四、制造商(企业)自身的因素
制造商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在策略上需要控制市场零售价格,需要控制分销渠道,就要加强销售力量,从事直接销售,使用较短的分销渠道。但是,制造商能否这样做,又取决于其声誉、财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等。如果制造商的产品质量好,誉满全球,资金雄厚,又有经营管理销售业务的经验和能力,这种大制造商就有可能随心所欲地挑选最合用的分销渠道和中间商,甚至建立自己的销售力量,自己推销产品,而不通过任何中间商,这种分销渠道是“最短而窄”的;反之,如果制造商财力薄弱,或者缺乏经营管理销售业务的经验和能力,一般只能通过若干中间商推销其产品。
五、环境因素
影响渠道结构和行为的环境因素既多又复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意识形态、道德规范、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民族特性等许多因素,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可以具体到消费者的时尚爱好和其他与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社会行为。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活动水平,它包括经济制度的效率和生产率,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可以具体到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等。经济环境对渠道的构成有重大影响,例如,生产太集中,人口分布面广,分销渠道就长。西方国家以自助服务出售食物为主的超级市场的出现,是以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消费者能看懂包装上的说明文字为前提的。如果没有电视、报纸等大众宣传媒介,没有现代化的包装技术和冷冻技术,没有收款机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超级市场就不可能出现。一些不发达国家尽管可以从国外引进上述这些技术装备,但由于文盲多,大多数消费者看不懂包装说明文字,超级市场就难以普及。
3.竞争环境。竞争环境是指其他企业对某分销渠道及其成员施加的压力,也就是使该渠道的成员面临被夺去市场的压力。竞争会影响渠道行为,任何一个渠道成员在面临竞争时有两种基本选择:一是跟竞争对手进行一样的业务活动,但必须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二是可以做出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业务行为。如日本的手表开始打入美国市场时,一反欧美手表通过百货商店、珠宝商店销售的传统渠道,而是采用由众多杂货店、折扣商店这种面向广大低收入阶层的销售渠道,从而取得了成功。
六、其他限制性因素
影响企业分销渠道选择和控制的因素,除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限制性因素,还必须考虑来自渠道成员的条件和义务、中介机构、企业政策和法律的各种限制。
渠道成员的条件和义务:生产者必须确定渠道成员的条件和义务,包括价格政策,销售条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价格政策要求生产者制定价目表和折扣细则。生产者必须确保这些是公平的和足够数量的。(2)销售条件是指付款条件和生产者的担保。大多数生产者对于付款较早的分销商给予现金折扣。生产者也可以向分销商提供有关商品质量不好或价格下跌等方面的担保。(3)分销商的地区权利,分销商需要知道生产者打算在那些地区给予其分销商以特许权。
中介机构:一般来说,中介机构因其从事促销、谈判、仓储、交际和信用诸多方面的能力不同而优势各异,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
企业政策:企业的规模决定了它的市场规模,以及其得到所需的经销商的能力。企业的财务资源决定了它能够承担何种营销职能以及中介机构承担哪些营销职能。企业的产品组合影响他的渠道模式,产品组合越广,企业直接向顾客销售的能力就越大;产品组合越深,采用独家经销或少量有选择的中间商就越受益。
法律:法律因素也会影响渠道的决策。法律规定禁止“可能会严重减少竞争或者倾向于垄断”的各种渠道安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