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观察与思考(2)

2025-04-29

    为彻底解决乡镇站频道少、图像不清和看不到市县电视台节目的问题,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西峡县广电局筹资670多万元,实施了广播电视“县乡村光缆联网”工程,使下传节目达30套,图像清晰,节目规范,结束了乡镇看不到市台和县台节目的历史。

    在发展电视网络的同时,不忘广播网络建设。去年该县广电局投资7万多元,建立了数字化音频工作站,实现了广播节目数字化制作播出。今年又与省中波台合作,使用2台3000瓦发射机,覆盖了全县人口88%以上,覆盖率扩大10多倍。

    创新机制,精心管理,确保“村村通”落到实处。西峡县建立起“村村通”长效管理机制,对乡镇广播电视站人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对站长实行聘任制,对专职维护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对设备实行“阳光采购”。新架有线电视线路一律按标准化施工,对以前架设的线路全部升级改造,对县乡联网光缆实行分段管理。与公安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2003年以来,依法处理各类损毁广电设备和私拉乱接有线电视案件2600多起,净化了广播电视发展环境。

    提高质量,优化服务,塑造广电新形象。服务质量是广电事业的生命。2003年以来,西峡县广电局多方筹资257万元,购买了8套数字化摄、录、编、播设备,陈旧老化的模拟设备被全部更换,电视图像不清、色彩失真的历史宣告结束。在县台节目制作上,实行精品化、栏目化和板块化,开设了“农民之友”、“卫生与健康”等16个专题,《西峡新闻》成为全县干部群众每天必看节目。该局先后举办了2004年、2005年两场大型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开了全市县级台的先河,今年6月,又举办了“西峡县乡村广播电视联网开通庆典”文艺晚会。

    为服务好用户,县广电局和18个乡镇站分别成立了安装维修服务中心和维修站,聘请了10名行风监督员。在今年西峡县开展的“万人行风评议”活动中,西峡县广电局名列“十佳优质服务单位”之列。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扎实推进,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送到千家万户,送去了时事政治和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去了科技致富信息,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促进了观念更新,改变了精神风貌,提高了文明程度,密切了党群关系,为在全县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西峡县的“村村通”工作给人颇多启示。

    1、党委、政府要把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视作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的大事来抓。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加快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去年,国务院专门下发60号文件,对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做出了具体安排,并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列为国务院200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西峡县委、政府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列入全县总体目标,紧跟了中央部署。

    2、居安思危,超前应对,不等不靠,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既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任务,同时又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生产力。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整合广播电视资源优势特别是网络优势,实施一体化战略,已成为广电行业提升竞争实力、迅速膨胀自身的重要选择。西峡县未雨绸缪,实施广电光缆联网,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该县克服工程投资大、人口分散、施工困难等多种难题,勒紧裤带谋发展,用3年时间实现了县乡村组四级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做到了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

    3、改革旧体制,创新新机制,才能求得可持续发展。西峡县广电局对联网工程高标准一步规划到位,分期分批实施,形成了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管理的建设机制;面对面广、线长、投资大的难题,建立了多方筹资、内部挖潜、增收节支、市场运作、阳光采购、集体验货等运作机制;建立了乡镇站长聘任制,维修职工合同制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管理机制,同时为职工办理医疗保险,给线路维护员办理人身保险,解除其后顾之忧,队伍素质提高,精神饱满。

下一篇:化妆品中甲醛与二噁烷含量规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