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租金视角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2)

2025-04-28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以影响产业或企业长远发展的共性技术创新需求和重要标准等为纽带,为符合国家战略目标或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其本质是一种基于非零和合作博弈过程的组织制度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网络组织的形式,通过博弈的重复性与产业集群内的声誉机制稳定了合作关系,利于合作博弈实现聚点均衡。
  三、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明确提出,现阶段要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各类产学研、技术联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1.企业不能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直接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大多数企业发展仍处于依靠资源消耗进行外延式扩张的状态。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不足,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主动权。为应对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关键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造就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才能打破知识产权、专利和技术标准等新的贸易壁垒,才能形成内生的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2.企业技术创新外源化要求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由于分工的深化,企业无法凭借个体的能力满足市场最终需求,企业的运行、风险和战略决策决不是仅仅停留在基于自身能力的资源交易上,它们必须跨越自身的边界,通过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同时降低风险成本。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了依靠自身的技术学习与积累之外,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第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广大科技界的积极参与、支持和服务;第二,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的创新与突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和人才储备。要从提升我国战略产业和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出发,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模式,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集成创新要素,聚焦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运用。
  四、实证研究——天津市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工程中心以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为主建设单位和工程化、产业化的孵化器,以天津工业大学为技术研发的源头,以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化分公司为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的试验基地,实现产学研联合、优势资源共享。进而实现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开发、技术集成与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1.项目背景
  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含量高,技术涉及面广、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纺织工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必将成为天津市调整纺织和化学工业结构、提升纺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但从我国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发展速度和需求来看,我国目前在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少;(2)针对具体产品的产业化项目多,解决共性问题的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少;(3)产业化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
2.“工程中心”总体发展目标
  “中心”将形成一种产学研的技术辐射新模式,将现有的和将来的科技成果通过中心这个平台,以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核心,加以完善和再创新,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集成和工程化,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新型表面活性剂技术、新纤维、新材料的界面处理技术,新型化学品工艺技术,发展纺织化学品的复配技术、应用工艺技术、评价方法,纺织品的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纺织化学品的性能与纺织化学品加工过程的技术优化和技术服务,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技术工艺包”,并在向企业推广的过程中再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辐射到社会各个相应的企业,以加快我国功能化纤维新材料的开发,提高纺织品竞争力。

下一篇:设计—建造—运营合同:公私合作伙伴新模式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