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关作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4)
2025-04-27
3、明确领导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关键在领导。只要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真正重视了、行动上践行了、措施上务实了,作风建设就能见实效。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做,负总责。其他成员要实行“一岗双责”,把作风建设纳入分管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继续实行工作责任制、无为问责办法,认真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加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无为问责力度。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明确责任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实现高效运转。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自觉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经常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层干部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要重视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在执法执纪等重要部门实行中层干部岗位轮换,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破解“中梗阻”难题。
4、树好用人导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推进作风转变的总开关。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选出作风好的人,淘汰作风不好的人,就树立了一个形象而具体的标杆,能够引导广大干部明确努力方向,有利于防止和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而带动和促进政风、行风的根本好转。在实际工作中,要制定科学严密、完整系统的用人标准和考察指标体系,把干部的作风表现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入地考察发现干部,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干部,准确无误地识别使用干部,做到重用干事的、调整误事的、撤掉闹事的,形成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正确导向。要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机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与政风行风评议、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每年对机关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总结表彰。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注重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反面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
5、狠抓制度落实。制度建设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一次梳理,该充实的充实,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要继续在机关部门实行挂牌上岗制度,坚持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执法公示制度,严格规范施政行为。要严格控制办公经费,坚持节能、节水、节电、节材,对办公设施、办公设备安排专人管理。要严格控制会议经费,实行会议审批和经费预算制度。严格精简文件,切实减少会议,缩短会议召开时间,做到能不开的坚决不开,能合并开的合并开,凡能用电话、文件等形式解决问题的,一般不召开会议。要严格上班纪律、考勤制度、值班制度。要严格控制各类节庆活动,确有必要的一律从简。要遵循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加快推进公务接待管理规范化。
6、加大监督力度。实践证明,加强监督是推动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坚持和完善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同级对同级、组织对个人的多渠道监督,提高监督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二是加大对机关作风状况的明查暗访力度。可采取上下级交叉暗访、单位部门间置换暗访、专业人员与临时抽调人员相结合进行暗访,使机关人员在潜意识中始终保持一种“警惕”状态。三是加强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区直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进行评议以至批评,使权力的运行置于广泛的社会舆论监督之下。四是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部分群众代表担任行风监督员,实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加大监督力度。五是加强垂直部门监督。积极建议垂直管理部门或其上级部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同时,注意整合作风建设工作力量,建立全区作风效能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具体抓好全区作风效能建设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