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寄宿制试点工作调查报告(2)

2025-04-30

2、指导帮助,但不包办。

该校156名寄宿学生中,6岁孩童就有12名,这类年幼寄宿生在“梳头洗脸”、“系鞋带,穿衣服”等方面的自理能力相对较低。生活教师在经过统一讲解、示范、指导后,都是让学生独立操作,尔后再由教师给予重新整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训养其能力,帮助指导,但不包办,很好地弥补了山区老百姓包办、溺爱的教养的理念缺陷,学生自理能力得到了充分有效地提高。

3、仿真家庭,温馨管理。

该校现有的156名小学寄宿学生中,年龄跨度大(6-12岁),一到六年级都有,他们在寄宿管理的诸多措施中,有一条特别值得肯定,那就是:床位安排是按“高低年级混编,大小孩童结对子”的原则安排的生活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高年级学生帮护低年级学生,共效果记入学生的“在校周记录”,形成了兄弟姊妹型的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很好地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不足。

4、科研同步,长远规划。

该校在寄宿制试点工作一开始,在2005年就申报了“农村小学生寄宿制研究”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参与人员涉及行政领导、食堂工作人员,生活教师、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县教研室的充分肯定。该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对寄宿管理工作是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究的很好途径之一,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当地“留守儿童”上学就读工作。

(三)该校的寄宿制试点工作很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

1、硬件设施、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为实施寄宿制办学模式,该校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的关怀下,投资35.2702万元,545平方米的学生寄宿楼呈现于镇所在地的中心,全新的学生床、吃饭桌令学生及家长感觉一新,撤掉了该校辖区内的龟形和红旗两所校舍简陋的村级小学,绝对避免了“生源聚集城镇”这个现实背景下的重复而无效的投资。

2、教育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原在两所村小的小学生,入中心完小寄宿就读后,充分享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充分体验到了从村小的“一师一班”到“中心完小的分科教育、分类指导”的明显变化,为边远山区孩子的成长、成材构建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平台。

(四)该校的寄宿制试点工作为教师打通了“成品成牌”的有效途径。

该校实施寄宿制后,所撤掉的两所村级学校的12名教师全部集中到了镇所在地的初级中学和中心完小。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信息资源相对丰富,管理和从业风范绝对改观。12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体验到了优良的从业环境,为教师们的教学技能提高和教育艺术水平的提升开启了一片理想的蓝天。

该校实施寄宿制后,为教师们了解学生课后表现、知晓学生的心理状况创造了绝对有利的条件,把教师们一部份家访工作集中到了学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该校实施寄宿制后,学校的“管理半径”绝对减小,原来需要行程10多公里到村小的业务管理指导工作,现在集中到了中完小,管理成本显著降低。

(五)该校实行寄宿制后,为边远山区学生创立优良的成长环境。

村小学生寄宿就读后,充分享受到了升旗仪式场面的恢宏;充分感受到了几百人参加的运动会、文艺演出的慷慨和激昂;心理和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熏陶和感染;充分体验到了“集体就餐”的欢乐和愉悦,所有参与座谈的学生都有说不尽的欢欣和快乐……寄宿制办学为边远山区农民子弟的学习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和能力基础。

(六)该校实行寄宿制后,为山区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发展当地经济解决了后顾之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入企经商”,已是当今的一个必然趋势,山区的“隔代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的新的难题,实施寄宿制后,很好地化解了这个矛盾,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民能够放心地外出挣钱,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更加广阔的前景。因为寄宿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老百性的欢迎。

下一篇:财产保险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