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重点发展园区经济和三产服务业,农业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途径,将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融入县城园区企业,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目前,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其中市级15家,省级5家,入园企业20家。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76.5%。今后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龙头建设
县委、县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各乡镇要依托当地资源,负责抓落实。从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的角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方面以巩固提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抓手,做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培育好中粮金冠、北京达华、益利等7家万吨以上葡萄酒企业和果仁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将企业及品牌做上档次,做大做强,推进龙头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三)加强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建设
结合张涿、京化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大市场的视角,利用新合作物流配送中心的销售服务网络,配套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建立区域物流集散中心,辐射县区所有乡镇,打造商流通道,形成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全国市场,争取打入国际市场。同时,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组织和人才。在加强管理规范的同时,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三年的努力,争取达到特色专业村基本上“村村建社”、生产经营大户基本上“户户入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企企联社”的奋斗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培养一支能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队伍,大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引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四)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
由我县与怀来、宣化共同编制的桑洋河谷葡萄产业规划列入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七个重点建设聚集区之一。今后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发挥好五堡镇九堡村这个省级农业观光示范村典型引路,结合葡萄产业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村、新民居示范村的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区和观光农业区,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同时,组织协调各级涉农部门实施资源捆绑战略,整合农业项目资源,实行水利、交通、扶贫、沼气、畜牧、农技等项目的配套捆绑,形成合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筑牢基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是很落后的。针对这一现状,必须把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是加强城乡道路网络建设,我们将2010年作为“交通建设年”,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好京化二期、张涿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的同时,完成4条县级公路改建工程和12个乡镇40个村的村村通工程,确保三年内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建设农村融入中心集镇和县城的交通快速通道,增强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城乡水利设施建设,在利用国家重点农业开发县政策做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桑干河生态治理工程。三是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四是加强城乡教育、医疗、卫生、通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