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产业化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的报告(2)
2025-04-30
(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新进展
截止2005年末,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275个。获得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34个,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55个。“北绿”牌商标获得了全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我市无全国驰名商标的空白。“铁岭榛子”获得国家原产地认定。“大成鲜鸡”、“嬴德”肉禽、“郁青”种子、“豆中宝”调味品、“文选”葡萄、“帽山”鲜奶等一批产品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名牌效应,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五)坚持调整产品结构,农产品加工业有新发展
全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总量245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3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了20%。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初加工多、精深二次加工少及有产业无加工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六)农业产业化工作系统工作机制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
铁岭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建立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将以项目为核心,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把建立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强化服务作为建办之本。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系统建立了统计报表制度、大项目调度和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运行监测制度;建立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库、企业档案和铁岭农业产业化网;与此同时,加强纵横交流,积极主动争取国家、省和各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指导、支持和合作;积极与金融、税务、发改委、财政、工商、技术监督、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解决龙头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贷款、纳税、立项、产品质量、“绿色通道”等方面难题,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05年,铁岭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被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
二、2006年工作要点
2006年乃至“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将以建设铁岭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实施项目牵动和名牌发展战略。以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建设铁岭农业的优势产业和主打品牌,做精十大基地,做强十大产业,做大二十强龙头企业,打造二十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铁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以项目年为契机,争取龙头企业建设新突破。着力加强项目源建设,拟在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建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建分库,辐射企业项目,全市联网。同时拟聘请专家和有资质的项目设计单位,每年包装几个牵动全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大项目,项目共享,积极争取国家及省资金扶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二)以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规范生产工基地建设。拟按照国际国内市场准入门坎,全面启动标准化生产程序。一是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技术人员着手制定品种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二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据国家及国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带动农户和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生产优质农产品,争创名牌产品。三是发动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争取通过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安全卫生等认证,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龙头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运输、销售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建立产品追溯制度。
(三)以调整产品结构为切入点,拓宽国际国内市场。今年,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面对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市场,加大组织生产适销对路、出得去的优质农产品的力度。逐步打造铁岭农产品品牌,拟做大20个知名品牌,成为全国名牌。提高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强产品品牌的深度开发,增强品牌竞争力。在龙头企业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四)以发展各类中介组织为重点,探索铁岭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形成稳定、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肉禽产业“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