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行业调研论文:对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救人方法的调研对策(2)

2025-04-28

(1)喊话、广播。利用便携式扩音机或高层建筑内的事故广播,告知被困人员要镇静,等候救助。

(2)展示横幅。利用横幅来告示受困人员,特别是那些处于高处、听不见广播的受困人员,要镇静,不要跳楼等。

(3)灯光。夜间发生火灾,往往会有许多受困人员趴在窗户或阳台上,甚至会有人悬挂在落水管或遮阳板上等待救援,消防队到场后及时用强光灯照射受困人员,告知他们不要着急。

(4)与被困人员共渡难关。消防员设法到达受困人员所处的位置,与他们一同等待登高车或消防梯架设到位,或一同等待火势被扑灭,疏散通道恢复畅通。

2、利用电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疏散人员

从以往的概念中讲,“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的警示标志存在于每一部电梯的旁,“电梯不能作为疏散逃生工具”的规定已经沿用至今。但是有两个事例充分说明:“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这一理念过于教条。

事例一:1974年2月5日,25层高的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发生火灾,当时楼内共有756人,火灾造成179人死亡、300人受伤。而在火灾初期,4部电梯共成功地疏散了300人,占422名生还者的71%。

事例二:1996年10月28日,日本广岛一栋20层的高层公寓发生火灾。后来通过调查发现,这次火灾中有一半以上的疏散人员都是利用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

所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利用电梯疏散被困人员,各有利弊。

“利”就是疏散人员快,适合老弱病残人员疏散,可以赢救更多生命。

“弊”由于电梯在火灾情况下不能可靠保证正常供电,极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并扩散至各个未起火的层面,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上的疏漏,这些都可能影响电梯在火灾时的安全使用。

那么何为“一定条件下”,笔者认为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保证电梯电源,

电梯运行正常;二是发生火灾的部位距电梯应有一定的距离,毒害气体未大量侵入电梯井,被疏散人员可以安全进入电梯;三是有消防员和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电梯运行进行现场掌控和指导。

3、打通建筑内部的疏散通道,使人员得以逃生。高层建筑起火后,疏散通道往往被烟雾阻截。要集中一定灭火力量,尽快打通,保护疏散通道,使被困人员顺利撤出;同时利用建筑内部排烟系统进行排烟和消防人员自身携带排烟工具进行排烟,有效地排清烟雾,增强视线,便于疏散人员。

4、在层数不高的火灾现场,外部可以利用云梯等登高车或者架设梯子进行施救。

5、利用疏散楼梯深入内部进行救人。这种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寻找被困人员和消防人员自身防护。

(1)外部指挥员要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视频监控系统,掌握建筑内部需要疏散人员分布的区域和位置,并通过电台与疏散小组进行联系,实施综合调控和调度,有效分配各疏散小组的任务,充分发挥各疏散通道的效能,避免疏散混乱。

(2)内部救人小组根据外部掌握的情况迅速搜寻被困人员。特别是容易躲藏人的地方要仔细查找,如卫生间、洗漱室、床下、门后等地方;使用生命探测仪、热像仪等特种装备进行搜寻,提高查找效率;

(3)内部救人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应携带电台、安全绳、破拆工具、照明灯、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隔热服、多个防毒面具和指南针,做好自身防护。

a、电台有利于对外、对内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与指挥中心进行联系,确保救人的时间、效果和自我保护是救人的关键;

b、安全绳有利于运送器材和绳索救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辟疏散通道;

c、破拆工具有利于在通道被堵环境下开辟疏散通道;

d、佩戴空气呼吸器和穿隔热服有利于消防救援人员呼吸和防热保护;

e、防毒面具有利于给予被困人员进行呼吸和在关键情况下消防人员自救;

f、指南针有利于在迷失方向后确定正确的疏散方向便于找到疏散通道。

下一篇:关于XX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