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客运总站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退休职工只能拿到百分之六十五的退休工资,职工反映很大,老同志更是怨天尤人、上访不断。为此,党支部领导多次和有关部门协商、协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以在职职工足额上缴养老金为条件,彻底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全额开支问题。仅此一项客运站每年就多支出20万元。另外,客运站每年还向社保局交纳12万元,为全体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解决了职工们的后顾之忧。由于客运站每天要从早6点连续工作到下午4点,因此午餐就成了职工的一大难题,一线职工工作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让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站党支部决定为每位一线职工每月加发30元的误餐费。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线职工由于工作时间紧、轮换吃饭不方便的问题。有一部分职工住在距县城约10公里左右的县良种场,由于路程较远且出行、乘车不便,给这些职工的子女上学带来了很多麻烦,有的职工因此放弃了让子女上学的机会。党支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安排了专用通勤车按时接送这些职工的子女上学、放学,彻底解决了这些职工的后顾之忧。党支部每年都拿出5千元钱到所包扶的村——霍龙门乡哈尔通村帮扶贫困户,还为他们送去实用技术、科技书籍和致富信息。在客运站党支部的帮扶下,这个村已有5户贫困户脱贫。去年嫩江流域的“7·16”洪水使伊拉哈镇五四村卜显君一家房屋被毁。灾情发生后,客运站党支部伸出了援助之手,送去了救灾资金并很快帮助他们建起了五十多平方米的新砖瓦房。
客运总站是嫩江县重要的窗口单位之一。每天的进出站班车160多班次,客流量达5000多人次。因此,客运人的形象就代表着嫩江的形象。多年来,站党支部一直把树立党员、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并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形成了团结和谐、文明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良好窗口形象。
2003年年初,客运站党支部一班人针对原客运站因建站时间早,年久失修,站房破旧,设施落后,客运环境脏、乱、差,职工工作条件恶劣,旅客候车、乘车十分不便等诸多问题,党支部主要领导多次找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维修改造资金,在县委、县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该工程终于在年内得以立项开工建设。工程总造价585万元,其中省投资400万元,客运站自筹185万元。该工程于2003年12月份竣工交付使用,改造后的客运大厅、办公场所和餐旅服务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完备,服务体系健全,职工工作环境优美,旅客候车、乘车舒心、方便。客运站党支部书记苏庭信同志还多次协调电视销售商,以做宣传广告为条件,使其销售商免费在客运站候车大厅内安装了两台大屏幕背投电视,无偿供候车旅客观看。同时,为确保旅客候车、乘车安全,站党支部还筹集1.5万元资金配备了防火水箱和足够的灭火器,供所有客车应急使用。
在站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班子的表率作用,党员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深深地打动了职工们的心,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赞叹不已,并积极效仿,热情主动地为职工、群众做好事、解难题。共产党员王成同志在《生活报》上得知一患白血病的女孩无钱医治且急需救助时,便主动为其寄去200元钱,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共产党员付英彪同志在值班时发现一名旅客胃病发作疼痛难忍时,自己便掏钱买来止疼药,为其解决了疼痛之苦。另外,嫩江客运总站党支部及全体党员为困难旅客买车票,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为贫困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救助患病乘客,拾金不昧的事件不胜枚举,为旅客做好事、解难题的现象在客运职工中已蔚然成风。职工们更是爱岗敬业、关心集体,目前,客运站的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们都以服务为本职,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荣。
几年来,客运站党支部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职工、群众谋利益方面共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群众办了一些好事、实事,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体现了一个基层党组织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谋利益、服好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也赢得了职工、群众的拥护、支持与信赖,使得各项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