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5)

2025-04-30

  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把全市主导产业做强,把区域性优势产业做大,把地方性特色产业做优。一是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户的作用。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三是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四是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在加工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增加值。五是加快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中心、各地专业市场为骨干、遍及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还应坚持品牌化生产。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为此,我市一是应尽快编制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制定来规范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加强农产品商标、证明商标、产品标识,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有关机构的互联网域名的注册登记,同时,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工作;三是要健全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地促进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特质保障

  现代特色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一是以科技兴农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大服务组织网络,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以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用标准化的手段来培育名牌产品。三是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法制工作机构,突出抓好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等农用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督、检验和登记以及耕地保护、动植物检疫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业经济秩序。四是组建完善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根据我市确定的主导优势产业,落实配套措施,安排扶持资金。积极支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避免千家万户闯市场的高风险低效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规范和明确其兴办条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六)进一步注重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在工作思路上,首先要本着“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思路,稳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视以政策吸引人才,用项目聚集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建机制激励人才,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创新才能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市农业发展做贡献。其次要转变农业科技工作思路,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贮运保鲜技术和降耗增效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第三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步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在工作措施上,一是要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网络;二是要增设研发机构。以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等各种方式,组建农产品深加工研究中心、旱作节水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生物繁育中心等研究机构,改变研发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的状况;三是要组织培训农民。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加强成套生产技术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

下一篇:如何为干部干事业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