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军情。军旅生活与艰苦相伴是一种普遍现象,军营从来就不是高消费和舒适享乐的场所。这首先是因为军队多数是驻守在比较偏僻艰苦的地方,根本谈不上舒适和享受。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里有祖国的安全利益,就应该到哪里去设防和战斗,去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舒适、享受、奢侈、豪华,都与真正的军人无缘,选择了军人这一职业,就必须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其次,吃苦耐劳精神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贪图安逸不是军人应有的思想和作风。古罗马军团的衰败,满清“八旗军”的颓废,国民党军队的骄奢淫逸,等等,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凡是不愿吃苦耐劳而养尊处优的军队,都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必将被战争舞台所无情淘汰;只有勇于吃苦,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部队,才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成为战争的宠儿。再次,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惟一宗旨,这就决定了我军官兵不能脱离群众去追求高消费。作为人民的子弟兵,要以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重,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所以邓小平提出“军队要忍耐”。如果我们不自觉“忍耐”,而去讲究吃喝玩乐,追求享受安逸,那就违背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不仅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而且会影响军队建设,延缓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家情。一个人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而且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这些年来,官兵的家庭生活是比过去富裕了,但真正率先致富、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还不多,绝大多数还是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大款”毕竟是极少数。城镇籍的官兵家庭大多数是“工薪阶层”,靠父母的工资供养全家。农村籍的官兵不少家乡经济还不发达,收入水平还不高。就战土本人而言,每月只有几十元津贴,只能保证购买生活必需品,如果大手大脚就只有向父母伸手要。应该懂得,父母的钱是来之不易的,即便有一点积蓄,也是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应该体谅父母的难处,不要给父母增加负担和压力。仔细想想,大家都是凹来岁的堂堂男子汉,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挥霍父母的血汗钱,难道就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吗?
(二)自觉抵制错误消费观的影响
一个人如何进行生活消费,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近些年来,盲目超前消费之风之所以在部队滋长蔓延,除了受社会环境影响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同志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消费问题上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因此,要克服盲目消费的现象,首先必须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自觉抵制错误消费观的影响。从当前部队的思想反映看,应该着重认清以下三个问题:
1.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喝。时下社会上盛行的一种处世态度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主张及时行乐,因而挥金如土、穷奢极欲。显然,这是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因为仅仅把“吃喝”二字作为人生的目的,是对人的本质的歪曲,纯粹为吃喝而活着的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人不仅有吃喝等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这就说明,人生价值的实质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物质的、精神的贡献。如果人生在世,只是为了吃喝,那就显得太渺小了。
2.自己的钱也应该合理使用。“钱是我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这种说法对不对?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应当肯定,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的金钱,个人当然拥有自由支配的权利,但是花自己的钱也应当节制,不能想花就花,任意挥霍。而且,究竟怎么花钱,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一部分人富了,腰包鼓了,出现了一些被称之为“大款”“富婆”的人。他们中的确有一些人自恃钱多而摆阔斗富、挥金如土。上餐馆,仅仅一个菜就花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下舞厅,为了“听歌”而竞相叫价,为的是博得众人的羡慕和小姐的“另眼相看”;还有的把钱花在赌博、吸毒、膘娟上,更有甚者比撕人民币,丧事烧真钱,等等。这种“高消费”所反映出来的是思想空虚、道德沦丧、精神愚昧,不仅不值得我们羡慕,相反应该受到世人的鄙视。而也有这样一些富有者,将钱用来为社会作贡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在农村,他们扶贫帮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希望工程”、抢险救灾,他们慷慨解囊,以实际行动受到了政府褒奖和人民群众的赞赏。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的李向群,来自海南特区,家有资产数百万,人伍前又是一个收人颇丰的小老板。入伍后,他也曾有过有钱就拼命花的想法,后来,经过军营生活的熏陶,他逐渐放弃了错误的想法,不仅将带来的钱存了起来,即使是每月的津贴费也计划着花,剩余部分全都存起来,用于资助有困难的战友和受灾的群众。在他牺牲后,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了他的每月生活开支:牙膏:1.5元,香皂:2元,洗衣粉:1.5元,卫生纸:1.5元,其他:3.5元。这就是一位富家子弟为自己制定的每月开支10元的计划。灯不拨不亮,账不算不明。指导员胡纯林在广泛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为李向群算了一笔账:当兵20个月,总共领津贴费830元,人伍时带来900元,共计1730元。其中,日常用品每月开支10元,函授学费360元,累计捐款1030元,总共1590元,除此以外的其他开支只有140元。这笔账很快为全连干部战土所知,并迅速传开来,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人都深有感慨地说:“李向群真是个‘贫穷的富家子弟”,。李向群的行动为我们如何正确使用金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每一个革命军人,都应以李向群为榜样,管好自己的钱,量人为出,合理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学习上,自觉养成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