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报告(2)

2025-05-13

  3、建筑企业势单力薄,社会投资拉动力较弱。2004年,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8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生产总值比值为8.4%。全县目前建筑企业只有23家,上年完成建筑业产值仅19亿元,竣工产值不足15亿元,如此小的行业规模很难对全县经济有大的贡献。从社会投资角度看,增长的空间有限。2004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9.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增幅已连续多年出现回落。今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33亿元,按照此目标值,我县日平均投资额要超过900万元,难度非常之大。从投资的资金来源看,我县还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来带动,企业、自然人等民间投资力度仍然不足。2004年,全县全部项目投资中,政府性投资与民间投资呈“五五开”的局面。在财政收入只有10亿的县域经济条件下,政府性投资只能是导向性的,不可能每年都采取大额的政府投资。从我县当前的投资前景看,今后几年虽有“交通百亿”工程的投资,但按照统计上的口径,真正归入我县份额可能会少之又少。

  4、三产中传统行业发展速度放慢,金融业势头看好,国有经济成分比重提高。在三产诸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应是交通、商贸等传统行业,2000年,两大行业占三产增加值比重达到47.8%,四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0.9%、7.4%,低于三产年均增长2.6和6.1个百分点,其所占比重也下降到2004年的40.2%。交通行业发展放慢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一是近几年没有培育出大的交通企业,长运公司、联运公司、轮船公司等几家稍成型的企业,运力和运量都还很有限。二是没有开辟好的交通线路,在交通线路不变的情况下,增长只能依靠客源量和货源量的增加,在当前的处境下,这种增长潜力不大,如:县轮船公司在不能提高收费标准,没有开辟新的轮船线路的情况下,其每年的增长是非常有限的。贸易业这几年应该说是持续低迷,社会有效的消费需求始终没有大的改善,永嘉的区位优势相对贸易业而言应该是个区位劣势,一些高档消费、新型消费很容易外流,加之我县近几年农村消费渠道并没有大的拓展,部分农村潜在的社会需求没能实现。在这种状况下,全县社会消费需求提升缓慢也就不足为奇,200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增长8.6%,增幅比2003年回落3.5个百分点。金融业的繁荣发展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能推动其他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其自身是国民经济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部经济中占据一定的份额。与2000年相比,金融业增加值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8.9%,高出三产平均增幅5.4个百分点,其占三产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8.1%上升到上年的9.8%。在我县教育、卫生科技及国家党政机关中有95%以上是属于国有经济性质的,随着近几年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及机构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所占比重逐年在提高。2004年,其增幅达到16.3%,所占三产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16.8%上升到上年的22%。

  主要利好因素浅析

  面对我县各行各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做好利好分析,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努力做到克服经济发展路上的各种困难,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一方红土地。温州市“两会”提出要将永嘉融入大都市圈,随着温州城市的北连,与市区仅一江之隔的永嘉将按照“轴线连接、组团发展、相向推进、实现联体”的思路,加快上塘、瓯北的联体发展,全力打造中心城区。对此,本就享有“温州浦东”之称的瓯北镇已成为一片投资热土,三江片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极大地促进瓯北及永嘉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金丽温高速”、“诸永高速”、“温州绕城高速”的建设和开通,未来的瓯北乃至整个永嘉将都可能成为一片投资热土。

  2、强烈的品牌意识,培育一批地方龙头企业。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质量立县、品牌兴业”战略,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品牌扩张、品牌宣传和品牌保护工作。目前,全县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枚、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19个,并培育了大批著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刚刚公布的温州市50强企业中,永嘉占有6家。这种政策导向将继续引导大批中档企业朝做大做强方向努力,为永嘉经济带来活力。

下一篇:镇政府沼气池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