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才流”的形成,首先要坚决扼杀“肥水不外流”的短视思想和行为,只有在较为灵活的机制下实现各类人才的灵活流动,才能在“流动”中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使人才本身获得薪酬效益,才能在“流动”中“留住”各类人才。
促进“人才流”的形成,重在科学引导。我们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宏观上和大局上,从本地区城市功能定位的战略上和前瞻上制定人才开发规划,形成既融合于大环境又贴近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吸引、培养和活用机制,使各类人才适其位、用其所、献其智、获其利。
促进“人才流”的形成,需要市场配置。我们将积极会同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谋求联动发展,构建区域性的人才服务集团,把人才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建人才“猎头公司”、人才学会、人才租赁公司和人才派遣公司等新兴实体激活和引导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推动人才市场的市场化运作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程度。要通过发展长期聘用、短期聘用、一事一聘、兼职聘用和“星期日工程师”等多种开放的形式活性用才、柔性用才,把“单位独享”变成“社会共享”。
4.最终要“双赢”,这是区域人才开发效益的标志。做到“双赢”,必须资源共享、利益共沾。
指导思想不能局限于一地之利、一城之利、眼前之利的狭隘角度,定位要准确、看点要高远。把我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开发放到长三角一体化的大平台上去思考和定位,就要广泛学习借鉴周边兄弟城市特别是以上海为龙头的大中城市人才开发的先进经验、做法,扬长弃短、取长补短,既不做自大的“夜郎国”,也不做自惭形秽的“望洋者”。观念上破除以邻为壑、划地割据、各自争胜的短视,树立以邻为补、相辅相成、协同开发的思想。在人才开发的竞争中不搞“跷跷板式”的你高我低的恶性竞争,而要让人才的争夺在长三角各城市实现水涨船高、共进共荣的发展目标下展开。
“资源共享”和“利益共沾”主要是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我们将以我市人才网站为纽带和突破口,加速与区域间在人才信息网络建设上起步早、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的网站的互通,打破各自为战、彼此信息相对封锁的状态,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及时了解整个区域甚至国内外人才使用、人才储备、人才缺口和人才流动等动态。为全市产业布局和人才结构调整提供准确依据。同时要充分利用一体化所带来的更加灵活开放的机制体制,广泛“猎取”各类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当前,从传统的“单位人”到现代的“社会人”的转变,从传统的“储备人才”到现代的“活用人才”的转变,从传统的“求所有”到现代的“求所用”的转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用人新走向。各类人才也只有在这个新的走向中竞相涌流和暴露,才能实现自身才华发挥的最大化和知识增值的最大化。人事部门只有积极适应并努力推动这个新走向,才能更好发展自己、发展人才、发展生产力,真正走上合作群赢的一体化道路,从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出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