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考(2)

2025-04-29


    (四)惩治手段的不尽合理,也是诱发腐败现象的又一原因。从企业现行的法规、制度来看,大多重视行政手段或政治手段惩治腐败分子。这些惩治手段,使腐败分子付出了高昂的“政治成本”,甚至丢了官,罢了职,但由于经济处罚力度不足,“经济债”追偿不尽彻底,致使腐败分子有“失此得彼”的感觉,感受不到切肤之痛,因而敢于铤而走险,从而产生腐败。
    此外,思想上的侥幸心理、分配上存在的差距以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等因素,也是导致和诱发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中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反对腐败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在治标的同时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预防治理腐败。
    (一)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构筑起抵御腐败的坚固防线。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腐败分子思想和道德上的蜕化。因此,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反腐败的基础工作,是预防和治理腐败之本。当前,要着力强化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活动,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抓好公仆意识教育,引导企业领导干部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掌权为民,认真解决权力错位的问题,力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抓好廉政教育。使企业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极端重要性,明白“公生明、廉生威”,“己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四是加强法规政纪、法律知识的教育。当前,尤其要抓好两个《条例》的学习教育。使领导干部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执行党纪政规,认真解决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问题。五是抓好民主监督意识教育,启发领导干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二)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强化制度防范和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作,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的土壤,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一是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物资公开竟价采购制度和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二是建立有效的民主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通过健康的党组织活动,开展经常性的相互监督和帮助,通过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和严格执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管理上能够公开的事项,都要向职工群众公开,防止幕后交易、暗箱操作,抑制腐败现象。四是推行干部轮岗和任前公示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真正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和完善制裁性规定。目前,企业内的法规制度还不完善、不配套。正面要求规定多,惩戒处罚措施少,强制性、综合治理作用差。因而,也就失去了法规制度所应具有的权威性。例如,在领导干部乘车、住房、接待、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明确了许多“不准”、禁止、严禁之类的具体内容,但违背了只笼统提出“严肃处理”、“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等。究竟违反了“不准”“严禁”事项到什么程度才追究责任,要追究多大的责任,给于什么处分算“严肃处理”,规定得不明确,不具体。这样的制度和规定,执行起来很难把握,操作性差,实施中必然影响法规制度的作用和效力。制度建设应尽量克服太笼统、太原则、弹性大的弱点,做到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下一篇: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