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2)
2025-04-30
一是继续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新增就业岗位扩大就业。2005年,我市招商引资力度更大,一大批项目落户黄石。我们配合市招商部门,把引资与就业相结合,通过招商办厂新办企业,开发出一大批就业岗位。全年新开工和改、扩建、技改项目24个,新增就业岗位12727个,新增就业9431人。
二是激发企业潜能,扩大生产吸纳就业。我们配合经贸、工商、总工会等部门,利用企业改革改制、新办项目扩大生产的机遇,主动送工送政策上门,安置就业5815人。
三是拓展社区服务业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利用城市发展趋势和社区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发展社区“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配送、医疗),挖掘“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新办社区就业实体和服务网点812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置就业7341人。
四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培育再就业基地安置就业。我市各级政府结合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兴建和改造服装、日用生活品、装饰建材等集贸市场;工商、城建、邮电等部门和部分企业通过设立报刊亭、电话亭、售货亭、送奶亭等方式,创造岗位安置就业5802人。
五是鼓励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通过落实再就业税费减免扶持政策,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帮助6922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和季节工、钟点工等弹性就业方式实现了就业。
六是创业培训孵化小老板,以创业带动就业。举办创业培训班,并通过后续跟踪扶持、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孵化出小老板941人,从而带动3213人就业。
七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扩大就业。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在巩固原有劳务输出基地的同时,又建立了三处劳务输出点,发挥输出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作用,实现城镇新增劳务输出就业人员4256人。
(二)深入开展“新三化”建设,完善服务机制促就业
一是加强三大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即:不断加大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今年,我局投入了160余万元,添置了hp小型机,为全市网络信息的传输通畅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为适应培训工作的迅速发展,我们还投入了近50万元用于训练中心的设施改造,建立了引导性培训教室。不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国家劳动99三版在我市测试成功和实际运用,我市就业信息网络在职业介绍、流动就业、劳动保障业务代理、劳务派遣和就业统计等业务领域,全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新改版的黄石就业信息网日访问量达600余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了就业与失业登记办法,规范公共就业服务;建立了失业预警机制;强化了就业登记、录用备案、用人申报和空岗报告、市场准入、职业供求信息分析、信用评价等项制度;规范了考评标准、考评办法及监管体系,就业服务各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是利用三个结合,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功能。即坚持定期集市与专项集市相结合、大型集市与小型活动相结合、进场求职与送岗位上门相结合。我们充分调动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就业需求服务的作用。本着努力打造“品牌职介”、“特色职介”的指导思想,在定期集市的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门、企业联合举办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11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8300个,安置就业10700人。我们还配合冶钢改制,组织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专场招聘会,一次解决了256对双下岗失业夫妻中的135对再就业。同时,我市129个社区还分别召开了小型招聘会。
三是拓展两项业务,开辟就业服务新领域。即拓展劳动保障代理业务。劳动保障代理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劳动保障关系代理总数已达57493人,比上年度净增近万人。业务范围也得以扩展,新增了代办社会保险续接手续等项业务,实现了与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的整体联动。拓展劳务派遣业务。我市劳动力市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全部进入劳务派遣资源库,通过岗前培训,派遣的成功率也得到提高。我们还完善了派遣公司招聘的职工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制度,合理确定了劳务人员工资待遇,劳务派遣业务大受欢迎,促进了我市灵活就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