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中的水利调研报告范文(3)
2025-04-29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重点倾斜,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我市水利产业与全国比较,仍然较为滞后。就蓄水工程而言,按全国平均水平应达到18亿立米,而目前全市蓄水工程仅接近9亿立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且缺乏具有调节能力的、综合性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供水网络也还没有形成,要达到解决涪江左岸灌溉问题,西梓干渠必须兴建,城镇供水、防洪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水环境治理、水电、水产等都需要有较大的发展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我市水利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外商采取BOT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经营。水电站、水厂等水利项目,要鼓励国内外朋友以独资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鼓励单位和个体承包、购买小型水利工程或“四荒”,兴办水利、水保、水产等项目,推广“九五”期间我市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集资修水利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对重点水利工程以及重点水利项目实行重点倾斜政策,努力开创我市水利建设新局面。
(二)改革
1、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
首先要实现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意识的转变,要牢固树立改革和发展意识以及市场经济意识,确定水是商品的观念;要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要加快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成立市、县(市、区)水务局,实现对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严格实现统一的取水许可制度,对城乡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地下水回灌等实行一体化管理,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格局。
2、进行武引灌区的管理体制改革
武引灌区的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精简机构人员;按照有关政策,区别公益性,经营性和综合利用工程,“剥离辅助、精干主体”,畅通经费来源,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提高水管单位的管理水平,早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武引一期工程灌区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配,水费统一征收的“三统一”原则,即武引灌区内的有工程:中型工程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县武管局代替;小型水利工程由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县武管局代管。武引灌区内各乡、镇原水利、水土保持、水产管理服务机构和上述水利工程单位的在册人员一并委托县武引工程建设管理局代管。灌区内,水量统一调配,按计划供水,以保证灌区内的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效益,水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统一征收,并直接由水管单位征收。坚决杜绝水费层层截留交叉收费现象。灌区内的水利工程委托县武引管理局代管后,县武管局要保证其水利工程的资产保值、增值,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搞好工程的安全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并遵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大力推进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水管单位的内部改革,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组建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利用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壮大实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用工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3、加大水价改革力度,保证水利产业良性发展
水价改革工作,我市已取得重大进展,全市中型及其以上水利工程水价已经市物价局和市水电局联合确定,成本均价为52元/亩,小型水利工程的成本水价多数也已经县物价局和县水电局确定,争取在2003年达到按成本收费。近日,国家计委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将逐步提高城市用水和水利工程供工业、自来水厂用水价格,同时,对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超额加价,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收费。全市要通过水价改革来充分体现供水的商品价值,使水价达到合理水平。同时要将水价改革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造供水设施、推行科学节水制度结合实施,综合考虑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的需要,兼顾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通过水价改革,保证水利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