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镇失地农民生活问题的调查报告(3)

2025-04-30

   四、解决XX镇失地农民生活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破除失地农民“等、靠、要”思想,增强自谋职业的意识

   失地农民普遍在思想认识上对征地、拆迁工作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认为征地、拆迁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发展了项目,通过建设,必将增加收入,改变贫困状态;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政府征占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政府就应该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政府就应该给他们解决工作,提供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失地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太强,坐等政府解决就业,而忽视了自身的努力。对此,镇党委、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自谋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融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就业岗位。

   (二)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生存能力

   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在土地以外的其它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人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新的、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岗位。再加上旅游项目建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非常有限,难以达到失地农民的需求。要持续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最根本的还在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劳动技能。因此,镇党委、政府应帮助他们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努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切实发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职能,完善就业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尽可能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对于积极参加就业培训,获得技能证书,上岗工作者,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奖励。逐步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管理服务范围,按照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和个人自主创业信贷政策,提供就业扶持,促进其就业。

   (三)创造条件,鼓励农民在农业内部就业

   通过继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引导一部分农民参与非农产业的活动,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民,他们本身就是农业生产的行家能手,由于生产习惯和文化素质影响,很难接受掌握农业以外的新技术,就不能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强行培训,在农业以外的领域谋求就业。对于他们,应考虑在大农业范围内解决,比如:将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暂时反租给他们进行耕种;鼓励他们为种养大户帮工;组织他们发展种养殖大户、发展林药结合的山地经济。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近几年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他的建立为解决城市三无人员、下岗工人生活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解决失地农民中生活困难群体生活问题还得依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镇政府应积极呼吁市、县各级政府,及早建立镇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适应地大病医疗、上学、住房、采暖、老年人救助等配套政策的建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将失地农民中的老弱病残人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内,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困难问题。

   参考资料:

   1、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南方农村]张亚,郑予捷,潘渝棱

   2、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文教资料]沈玲珍

   3、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理性思考[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杜冰

   4、XX镇“十一五”发展规划XX镇党委、政府

   5、XX镇社会经济统计资料(2007)XX镇统计

 


下一篇:区统计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