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大办村组企业的信心和决心。我当时的想法是:穷日子祖祖辈辈真是过怕了,富就要富出个样子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要发展企业,靠现有家庭太少,靠自我积累太慢,靠银行贷款太难。要发展壮大,必须走民营化发展之路。根据我们的情况,解决这些难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两眼向外”搞招商引资。
近几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全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实在在的说,我们**有优势,但优势并不大,我始终认准一个理,好的优势如果不去发掘,再好的优势也会变成劣势,没有优势,我们要创造优势。因此,为企业搞好服务就成了我们招商引资办企业的法宝。近几年来,我们共投资260万元用于改善企业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先后投资100万元,改农业用电为工业用电,电容量达1730千伏安,投资40万元从**镇区引来自来水,主管道达5000米,投资38.6万元硬化黄营火车站出口路1833米,投资3.5万元,硬化东华公司及草件厂门前场地1630平方米,投资1万多元维修琉璃瓦厂及装修办公室,投资2.1万元为东华公司架设一条高压线专线,投资6万元为草件厂新建一栋485平方米车间等等10多个工程项目。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止目前,全村共引进项目25个,引进投资1000多万元,盘活存量资产400多万元,培育新的生产能力5600多万元,400个剩余劳力成了农民工,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大发展。
在引进保康磷肥厂厂长王道新办庄园磷肥公司当中,我是通过亲戚托朋友,三番五次上保康,给他讲我们村的条件,讲我们村的优势,讲我们的优惠政策,最后通过诚心打动他决定到我们这里投资。刚开始企业经营效益不是很好,甚至还出现亏损。王道新思想上一度产生动摇,有打道回府的念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咋办呢?不能让他说我罗荣海把他害苦了。要尽快帮助他摆脱困境。我多次上门和他交流看法,给他打气鼓励。很快,王道新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庄园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如今,庄园磷肥公司开发出的高品位磷肥和高含量的多元复合肥,产品远销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地,销售收入过千万元。
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的同时,我们还抢抓国家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汉十”公路过境的有利条件,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以饮食服务、便民超市为主的第三产业。通过引导帮助,现在全村个体加工业已达到20家,商业35家,饮食服务业20家,运输业30家,建安业15家,个体私营经济产值达9150万元,占全村社会总产值的70%以上,成为村级经济的“半壁河山”。
经过全村三千多人的共同努力,2004年全村实现工农副总产值5800万元。全村集体积累达到1000多万元。农户积累达到8000万元,户均8.7万元,家庭存款10万元以上的有300多户。95%的农户住楼房,人均60平方米,794户装有程控电话,手机、电脑、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等都进了老百姓的家。70%的户吃的是自来水,65%的户看上闭路电视,有机动车辆336部,全村18家企业去年上交村纯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00元。
**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手里也有钱了。有了钱,是否就可以大手大脚?不行,组织上既然叫我担任这个领头人,群众推举我当这个班长,我就要在任一天,过硬一天,为群众造福一天。现在集体富了,但群众还没有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几年来,我们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到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公益事业、改善生活和投资环境上。
94年以来,我们先后投入资金100万元,改农业用电为工业用电。增加变压器8台,使电容量从150千伏安增加至1730千伏安,有效地解决了村组企业用电难的问题。
1995年至1996年间,又投入资金100万元,建成教学楼3栋91间,扩建操场2600平方米,使**村小学在全市率先成为“普九”合格学校。还改善了村卫生室,使其成为襄樊市甲级卫生室,方便了群众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