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城乡弱势群体工作汇报(2)

2025-04-29

     三、发展社会事业,分享发展成果

    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可以使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使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解决贫穷根源问题。教育发展水平低,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差,是致贫的最根本原因。治贫先治愚,我们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扶贫帮弱的一项治本性、长远性的战略措施来抓。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解决教育不公问题。针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师资水平低、教育质量差等实际问题,我们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要重点解决城乡教育不公问题。以农村为主,三年来,改造教育危房1600xxxx米,改善了办学条件。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锻炼,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给城镇强校管理,明确提出教师定职晋级必须有一年以上农村从教经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三年多来,全县教育总投入达523xxxx元,仅城镇就纯增教育用房xxxx平方米以上,扩大了办学规模,吸纳了更多学生就学。其中县一中新建5500平方米教学楼和300xxxx米学生公寓,降低门槛,增设农村班,使在校生数量和招生能力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一中。三是建立健全救助机制,保障学生不因贫困失学。制定了《**县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征集与使用办法》,共筹集助学基金6xxxx元,重点帮助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妇联开展“春蕾”计划,2004年以来共救助贫困女童23xxxx。在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允许其在城乡自主择校,并对家庭困难的实行学杂费减免政策。三年来,全县各方面共筹集资金30xxxx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00xxxx人,实现了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2、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水平,扭转因病致贫状况。伤病是造成城乡弱势群体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水平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将乡镇卫生院“三权”上收,加强了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加大了行风整治力度,有效解决了医生看病收红包的问题。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2005年招标采购药品1082.xxxx元,让利患者29xxxx元。二是设立扶贫门诊和病房。我们先后在县医院和中医院设立了扶贫门诊和扶贫病房,使贫困家庭能够用上低价药,2005年让利近百万元。投资37xxxx元建起了传染病门诊和疾病防治中心,提高了疾病防治能力。三是开展“贫困患者健康行”活动。卫生部门组织医护人员到村屯、社区和企业开展巡回医疗献爱心活动,对无能力医治且有救治希望的贫困患者,进行免费或低收费救助治疗,2005年先后xxxx深入贫困村和老区村,为200xxxx人进行义诊,免费发放药品xxxx多元。

    3、加强城乡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改造城乡道路,解决“行路难”问题。以群众常走的巷道为重点,三年来共铺装白色路面19条8288延长米、红砖巷道43条2610xxxx米,使城镇道路高级、次高级铺装率由2002年的不足5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二是推进综合楼开发,解决“住房难”问题。2003年,我们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将22项基本建设税费的征收标准平均调减了58.6,促进了综合楼开发。连续三年城镇综合楼建筑面积都在1xxxx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开发降低了房价。三是加大改造力度,解决“吃水难”问题。在2004年投资17xxxx元打补水井10眼的基础上,2005年又投资16xxxx元对城镇老化的给水管线进行改造。

    四、凝聚各方力量,壮大扶贫主体

   我们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力量投身于扶贫攻坚工作。明确任务,发挥干部的主力军作用。我们为副科级以上干部确定每人包扶xxxx城镇特困职工、xxxx农村贫困户和xxxx贫困学生。包扶干部积极为城镇贫困职工联系用工企业,解决小额贷款,或直接垫付资金帮助其创业;帮助农村贫困户研究致富项目,联系解决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物资,寻找外出务工门路;主动为贫困学生解决学杂费、书本费或生活费。仅2005年,全县各级干部就为城乡贫困群众确定致富项目144xxxx,协调落实贷款239xxxx元,为农村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物资折合人民币109.xxxx元。

下一篇:物价局实践科学发展观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