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足防范在前,实行关口前移,积极主动地在治理源头上下功夫
我们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加强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两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抓好教育,只有抓住这一基础环节,早做预防,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遵纪守法观念,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首先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完善学习教育“三项制度”。一是集体学习制度。在坚持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定期召开的基础上,规定每周五下午为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日,各级民政部门单位负责人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两天,每半年举办一次学习读书会,系统学习了“5.31”讲话、十六大报告及市委的《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机关日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做到“长流水,不断线”。班子成员还率先垂范,亲自对全体职工进行集中授课,在授课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二是坚持个人自学制度。要求每个民政干部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原则上每年个人学习笔记不得少于5000字。三是坚持检查考核制度。每半年对基层单位进行一次“不打招呼”的综合考核,考核成绩由学习出勤情况、学习笔记、论文、试卷四部分组成,把学习考核成绩与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和评先创优直接挂钩,凡个人考核不及格的,当年不能评优受奖;单位有不及格的,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其次,突出教育的针对性,抓好学习教育“三个关键”。一是抓好关键部位的教育。主要对婚姻、殡葬等基层服务窗口单位干部职工加强服务意识教育,防止搭车收费、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二是抓好关键时期的教育。每逢元旦、中秋节等重大节日,都提前下发文件,重申制止利用公款吃喝的“三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十五个不准”等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三是抓好关键环节的教育。主要在救灾物资的筹集与发放、退伍安置和福利彩票奖品的采购等方面,加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教育,防止暗箱操作。
疏于管理是产生腐败的主要根源。只有加强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堵塞管理中的"跑冒滴漏"环节,才能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务实创新、廉洁勤奋的干部队伍。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把好“三个关口”。一是把好选拔任用关。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提拔干部与党风廉政建设联系起来,把干部职工的作风作为任用干部的首要因素来考虑,对于作风不过关、不过硬的,坚决不予提拔;对于品行不端、群众反映强烈的,坚决予以辞退。二是把好干部考核关。在全市民政系统推行实施了"三级评测,加权计算"的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方法,让上级、下级、同级多方位进行综合评价,增强干部职工测评的准确性。同时在民政直属单位推行了干部职工末位淘汰制,连续三年末位的,降职或安排相应职务,并相应下调职务和级别工资;在乡镇民政助理员中推行了末位劝勉制,要求各市区对所辖镇(办事处)民政助理员进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评,成绩不过关的,劝其限期改进;不见成效的,则协调镇党委及时撤换,从而保持了民政工作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三是抓好规范管理关。我们结合市有关规定,制定完善了包括财务管理、来客接待、电话管理、车辆管理、工作计划、检查督查、卫生检查等17章80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印发给全系统每个干部职工按照执行。严格了财务管理制度,救灾、扶贫、社会福利资金等各项民政事业经费都要严格遵守分配、下达审批程序,做到专款专用。建立了来客报告通知单制度,由局长或主持工作的局领导签批,交办公室和财务科审查、备案,作为结算依据。建立了节假日统一停车、值班制度,节假日除安排一辆值班车外,其它车辆都停放在指定位置。严格会议审批程序,减少与会人员,压缩经费开支。通过细致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加强干部规范化建设,使全局干部职工做到了“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在全系统树立了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