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留住人才

2025-04-29

浅谈如何留住人才
  我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相对滞后。海拔高、气温低,地域广、人口稀,支出多、收入少,长久以来都成为不利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才的流失是近年来阻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近几年,县委、政府也在不断探索和建立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很重视解决留住人才这个问题,但收效堪忧。自然环境无法改变,人文环境可以营造,这里笔者就谈谈所闻所想期望能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转换视角,重新认识人才

什么是人才,通常意义上是指有某方面能力或在某方面有资质的人。中国古代有“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的说法。那么综合起来,只要有一定的特长或能在某一方面发挥作用的人即便能力大小不同也都可以称得上是人才。长久以来,县舆论认为本地人才贫乏,似乎只有从外地招考的大学生或公务员才可以称得上是人才,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每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特质,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特殊才干,这种特质和潜力有的人表现出来发挥出来或有幸被发现了,有的则有可能终身人非所用,放错了位置。这时单位或部门的领导者们其实已被无形的赋于了“伯乐”的属性。现实是“千里马好找伯乐不好寻”,当舆论导向带着“有色眼睛”而不是“放大镜”去看待本地人才资源时,肯定会引起每个有才干有社会责任心和自我意识的人的心理落差,那么只有当我们失去他们时才感觉到人才流失了。现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是就地取材、甘于当“伯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扬弃精华和糟粕。二是适才选人善于用人,保证引进本地的是“人才”,才会有“利润”。

二、 设身处地,深入了解人才

人才之所以要外流必须要“知其然继而知其所以然”。物质贫乏、付出与收入的不均等固然是人才外流的首要原因,但非物质理由外流的人才也不在少数,因为地处偏远而民风质朴也是我县的人文特色。我们所讲的大多数人才都聚集在社会服务性事业单位,这一部分人才的流失占到县外流人才总数的80%。就拿笔者所了解的县某中学来举例说明,目前教师外流的原因有三:一是工作量大,经济负担重。中学教师缺员现象严重,工作中普遍是一个顶两超负荷运转,平时基本上只有单休日,日工作量在十到十二个小时;在经济上他们没有额外收入拿着绩效工资却不得不花钱在假期接受各类继续教育,去拿各种合格证;由于平时即要担负体力和脑力劳动又要保证生源及其质量,和外界观摩交流的不够,对新信息的反应不及时,常常导致教与学的不协调。二是思想负担重。校方不断的给教师自加压力,说课、评课、讲课比赛层出不穷,学校每学期对教学成绩给予排名次,实行末位解聘制。另一方面社会助学风气差,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们可以要求老师充分诠释“义务教育法”并履行各项义务,但我们的很多教师由于身陷课堂却不知道“义务教育法”规定学生有遵师重教的起码义务、有自觉受教育的义务、社会有配合教育教学的义务。现实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懂法还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施教;即要引导学生叛逆时期的性格发展,又要攻下教学成绩攀升的难点。为达到最终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现实中很多教师是在几乎没有自我的情况下哄着学生学习。三是缺少人性化关怀。注重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是现代管理学所提倡的,但目前学校一味要教学效果还欠缺这种意识。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实行全员聘任制,由于地域差别,我县许多人事管理方法还处于摸索的过程。很多学校负责人经常性的把“干不好就走人”挂在嘴边,这从心底里其实刺伤了我们平时很辛苦的老师们的自尊心。人们在得不到人格的尊重时,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物质回报丰厚的地方去工作,那么这个风气影响下的教学环境充满功利的色彩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情况下留下来的不是不想走,而是迫于种种的无奈吧。试想,在这种状态下能使我县的教育教学之路走多远?

下一篇:国土部门国土资源管理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汇报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