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统战部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情况调研(3)

2025-04-26


(四)以“爱国、守法、致富、奉献”为载体,引导信教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信教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力量,他们多数在农村,属于贫困群体,具有尽快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我们在1997年就率先在全市宗教界开展了“爱国、守法、致富、奉献”活动,把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意志和精力吸引到发展经济上来。近年来,又提出了信教群众“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年年增收入”的目标,通过实用科技培训,创办科技图书室,科技墙板报等形式,引导信教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提高生活水平。一是引导宗教界开展神学思想研究,发扬教规教义中的积极因素。把公民道德规范与宗教伦理道德,把安于现状与不断创造,把信仰自由与遵纪守法等内容溶入传道中,不断提高信教群众信仰的纯洁性,增强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勤劳致富的自觉性。二是因人、因地制宜,寻找致富项目。全市基督教信教群众近2万户,在宗教工作部门和爱国宗教团体的热情服务和积极督导下,根据各自实际,基本上达到了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形成了果、烟、菌、牧、枣、药、加工、医疗、运输、经商等多业并举的良好格局,信教群众融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渠道。2003年,全市基督教徒收入1022万元,户均增收100元;道教活动场所积极上山进沟,栽植经济林9000余株。三是搞好实用科技培训,做好致富跟踪服务。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科技图书室1个,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每周出科技墙板报1期,现有图书及报刊万余册(份)。不定期召开小型勤劳致富座谈会、交流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信教群众学习科技的积极性。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科技培训班200期,受训群众5000人次。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市信教群众50%的农户摆脱了贫困,10%的农户迈入了小康。
四、开展宣传教育,构筑坚固防线,抵御境外宗教渗透
  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建立和完善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今年年初,根据省、三门峡市局部署,我们先后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向各宗教爱国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传达了省、市局《关于开展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的教育活动和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宣讲了教育提纲,并印发到各乡(镇)、各宗教活动场所。乡(镇)指导各堂、点认真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自查自纠,完善各项制度,积极落实整改。专题会后,各宗教活动场所针对近年来存在的内部管理滞后,跨区域活动以及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和自封传道人牵线、接受境外书刊等问题,认真学习宣传教育提纲,划分境外宗教渗透的界线,制定了反渗透四条制度。一是不准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教堂传经布道,二是教育信教群众不收听收看境外福音广播、音像、图书;三是所有教职人员未经允许,不准外出参加跨区域宗教活动;四是信教群众要积极举报一切非法违法活动。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了反渗透能力。今年上半年,东关、川口教堂接到外省传入的“法轮功”反动宣传材料,立即上交有关部门,防止了扩散。
五、民族宗教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是民族工作中的热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扩展,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流动性大,社会交往增多。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经营和社会交往中,因经济往来、风俗习惯、天灾人祸等原因,经常出现民族个体之间的磨擦和纠纷。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少数民族群众往往情绪波动、言词过激,要求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否则,就纠集群众施压。对此,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首先,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民族政策、知识,每年开展一次宣传月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其次,坚持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度,及早掌握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各种苗头性问题,预防在前,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充分发挥管理网络的协调作用,对少数民族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通知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优先处理。民族宗教部门介入处理全过程,稳定了群众情绪,避免了事态扩大。

下一篇:文化传播体系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