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体系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

2025-04-27

  网络。对本地网媒在资金和部分政策上支持不错,但对网站运作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等机制建设方面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华龙网竞争和创新意识与其他网站相比有差距。

  二、加强媒体建设构建现代文化传媒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针对现代传媒传播特点构建新体系。由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构成的现代文化传媒集合形成了文化工业,其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化工业利用现代传媒普及、快捷、形式多样、易于接受的特点,在现代人生活中无孔不入地渗透着。它既传播人们需要的东西,也传播一部分人不需要的东西;既传播意识形态的信息,也传播如体育、娱乐、生产、社会生活类非意识形态的信息。我们这里讲的实际上是指构建我们需要的、能为传播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党政工作需要信息服务的现代文化传媒体系。这就要求这个体系要具备筛除有害信息、关闭有害管道的职责和机能。

  现代传媒体系为一些专家学者所诟病的是其异化功能和破坏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比如西方文化通过现代文化传媒体系的传播,引导多元文化向其靠拢,削弱或消灭了许多其他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如此,强大的现代传媒体系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现代传媒体系较弱是造成我市舆论和文化影响力在市外、境外还很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传媒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尽力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抑制多样性,促使人们对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及政治追求形成共识;在文明和道德领域重塑中国的形象。这个问题现在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已开始拨巨款打造现代传媒体系。我市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这既是对党和国家行动的呼应,也是xx地位发生变化和贯彻落实“314”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我们需要一个强大、有效的现代文化传媒体系来提升自己、影响周边。

  (二)构建我们的现代文化传媒体系应注重几个结合:1、具备国际视野和立足实际相结合。即:既要有远大目标,又不能脱离实际干没有可操作性的事;2、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结合(融合);报纸、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现在仍是传播主流,即使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传统媒体也仍然生命力旺盛,3、表现方式上注意中西方结合。既要使国内的受众能够接受,又要国(境)外的受众能够接受。在现阶段,我们应更多地学习和掌握西方现代传媒体系的传播方式和语言体系,并注意与我们的方式相融合,这才能使我们的影响力有效扩大到国(境)外。

  (三)、媒体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媒体向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媒体向产业化发展是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不向产业化发展的媒体是没有竞争力的,其传播影响力也是有限甚至逐步消退的。媒体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在政策、资金、机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还要鼓励本地媒体向外发展,吸收域外的各方面“营养”,以助成长壮大。

  三、加强媒体建设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对策措施

  1、全力扩大覆盖面、提高技术含量。不论哪类媒体,进入现代文化传播体系都要求尽可能的扩大覆盖面。能“到达”,才能传播;提高技术含量则是保障传播能够即时、不失真和表现形式多样化。应加强对外合作,积极争取进入市外、境外的传播网络体系。

  2、同一区域体系内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必然带来无谓的资源浪费。同一区域体系内的媒体应根据市场细分的实情,按“分得越细,做得越专业”的原则,尽量确立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向外扩张,使信息传播向更广、更深发展。

  3、电视、电台等媒体应该以建立品牌栏目(或频道)、塑造名主持人为抓手打造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如电台系列,交广台有优质平台就应配置优势资源,而不应以照顾其他台的名义限制交广台使用资源。当受到扶持的交广台成为火车头时,就会对其他台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电视台的优势资源同样应向品牌栏目倾斜:大多数受众记住的都是电视台的具体栏目而不是一个“电视台”的概念。比如很多外地人一说起xx电视台想到的就是“雾都夜话”、“龙门阵”这几个栏目。同时,应千方百计培养更多的李加明、韩咏秋、林海一类名主持人。

下一篇:县原始胡杨林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开发建议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