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消费者信心受挫,市场恢复缓慢,乳品加工企业资金困难,粗饲料大幅涨价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加大,预计2009年奶业生产呈缓慢恢复之势,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四)肉牛、肉羊生产。我省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肉牛肉羊产业平稳发展,预计一季度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205万头、730万只,同比增长1.7%、4.4%;牛存栏达到895万头,同比增长2.5%;羊存栏1407万只,同比增长4.6%。
1、牛肉价格持续上升。由于受肉牛饲养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又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虽然育肥牛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但肉牛饲养尤其是繁殖母牛饲养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存栏增速平缓甚至有所下降,造成加工企业牛源不足,肉牛加工发展相对滞后,加工带动力弱。据监测显示,近年来,牛肉价格一直维持在30-32元/公斤,活牛价格在12.8-13.6元/公斤,每出栏一头育肥肉牛净利润在400-500元。如南阳市方城县古庄店乡的井楼和黎园,曾是该市养牛最多的村,年饲养量曾达到户均3头,但目前户均养牛只有0.8头。
2、肉羊养殖效益看好。今年以来,羊肉价格持续走高,2月份平均价格31.5元/公斤,同比增长0.92%。预计肉羊生产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有较快发展。据对濮阳县城关镇鲁振锋养羊场的调查,现饲养小尾寒羊30只,羔羊育肥7—8个月,平均获利235元,一只母羊年产仔获利在700元左右。另据对陕县西李村乡唐沟村养羊户朱海峰的调查,存栏羊60只,2个月龄羊羔只均售价150多元,羯羊育肥10月-12月后,肥羊售价每斤6元以上,只均收入300元左右。
二、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项畜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对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和完善防疫体系、提升生产水平及规模化水平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保障了市场供应。2008年,国家继续实施了生猪、奶牛、蛋鸡、肉牛等扶持政策,仅中央扶持资金近10亿元。一年来,我省通过监管、督导、检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1、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扩繁场建设项目。2008年中央投资21700万元,扶持我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927个;投资900万元,扶持我省建设生猪扩繁场9个。投资计划和支出预算于8月底下达,截止08年底,中央投资的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资金已到位19032.8万元,占中央计划投资的88%;生猪扩繁场资金已全部到场。
2、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2008年中央确定我省30个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1545万元,省财政又追加奖励资金5964万元,主要用于对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追加30%的奖励和省级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两级共投入资金27509万元。目前,各调出大县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正按方案要求进行。截止目前已支出资金18507.23万元,占两级投资总额的67%,其中用于猪舍改造7192.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38.86%;良种引进2175.5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1.05%;粪污处理支出2639.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4.26%;贷款贴息1072.1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5.79%;防疫费用支出1800.03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9.73%;保险费补助3043.9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16.45%;能繁母猪补贴584.1万元,占已支出资金的3.16%。
3、生猪良种补贴政策。08年中央对我省18个县85万头能繁母猪实施良种补贴,补贴资金3400万元。截止08年底,受配母猪100.386万头,精液使用量398.444万头份,超额完成全年340万头份的计划开展任务。
4、能繁母猪保险政策。2008年,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在全省全面铺开。按照《河南省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我局多次与省保监局沟通协商,并召开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座谈会,继续由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险河南省分公司承办能繁母猪保险业务。据两家保险公司统计,截止08年底全省承保能繁母猪400多万头,理赔22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