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企业重组以来,按照油田公司“勘探先行”、“深化勘探”的勘探指导思想,陆续发现了贺家沟-柏林湾、石子沟、贾渠沟等有利含油区,每年弥补产能8万多吨。2007年找到两个富集区块,冯庄乡英沟区域可圈闭含油面积12km2;任家沟区域可圈闭含油面积15km2。在安家沟区域长64油层试油突破了出油关;在注8井和注16井发现了长4+51上部油层、长8、长9油层,均获得较好的油气显示,迈出了向深层勘探的第一步。其中,注8井区域可圈闭含油面积20km2。为我厂连续实现原油生产50万吨目标提供了资源保障,促进了我厂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以一名油田开发的管理者,科学规划采油厂的油田开发。
在丰富川油田实现勘探突破后,在突破年产50万吨以后,为了寻找可靠的资源接替,他将目光重新转移到老区域,在加强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有利富集区,努力挖掘老区域、老油井的潜力。在年前指导编制好全年的油田开发方案。在开发实践中,按照“完钻一口,总结研究一块,边总结,边开发”的思路,并根据资源状况适时调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实现50万吨稳产目标提供了资源保证和时间保证。
五、以一名技术革新者,致力我厂整体开发水平的提高。
他经常深入钻井、压裂等生产作业现场,认真研究面临的难题,带领广大技术人员刻苦攻关。在长期的油田勘探开发实践中,带领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进行特低渗透储层研究,寻求有效的勘探开发工艺技术,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体系。
1、是应用浅油层丛式井钻井技术,实现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从2000年起,引进浅油层定向井钻井技术,推广丛式井开发方式,使井网规范,井位落实,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方便了油井管理,降低了油井维护费,也为后期管道输油提供了便利条件。全面采用丛式井开发,能大大减少井场、道路占用土地面积,降低建设工程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是完善压裂改造技术,确保了油井增产增效。针对各类油层不同的特点,我们使用不同的压裂工艺技术:对长6油层使用大砂量、高砂比、一层多缝、限流压裂等工艺技术;对长2油层使用高砂比、小排量、小砂量、宽短缝、酸化压裂、二次加沙、控制垂直缝高度、尾追陶粒支撑剂等压裂方法。压裂技术的进步使油井产量大幅度提高,新井投产第一年的平均产量由1996年的115吨,增加到2006年的226吨,增加近1倍。旧井重复压裂后第一年增产由1995年的43.7吨,增加到2006年的163.2吨,增产3.7倍。压裂成功率也由1995年的78.6%提高到2006年的96%。油井和油层利用率大大提高,压裂事故率及其处理费用大大降低,整体开发效果明显。
3、是推广反九点丛式井注水开发模式,减缓油井递减,提高了综合采收率。在以往的油田开发中,主要依靠自然能源开采,受地质条件的限制,油田综合采收率一直较低,油气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70年代我厂曾经进行过小范围的注水试验,由于受技术、设备及水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注水效果不佳,未能成功。从2001年全面推行区域注水工作以来,截至目前我厂运行注水站3座,投注水井217口,注水控制面积31km2。姚店油田注水开发区在注水井投注8个月后,受益井开始见效,注采同层的油层产油综合递减率为8.7%;注采不同层的油层产油综合递减率为12.3%,未注水区域的油层综合递减率为16.4%。丰富川油田注水开发半年后,综合递减由原来的33.4%下降为18.2%。丛式井开发、反九点井网开发、注水开发使油田开发进一步规模化、效益化,全面提高了我厂的整体开发水平,使我厂的开发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是加强基础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姚店油田整体注水方案》、《姚店油田长6油藏精油研究》、《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开发方案》、《丰富川油田稳油控水方案》等项目。通过这些基础性研究,有效地指导了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