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更多倾向于全价值链解决方案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网络应用匮乏以及信息实施过程繁杂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冲击和市场挑战,中小企业将不再满足于厂商提供的单一产品和技术,而是更渴望得到高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厂商来说,也应该在提供实用易用、高性价比产品的同时,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后服务和咨询培训。用户需求逐渐演化成以购买打包产品、服务为主要特征。当然,产品的品质、厂家的口碑、服务的质量也都是选购的参考条件。
9.“傻瓜产品”最受青睐
产品是否具备“简单、易用、快捷”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IT采购的重要关注点。中小企业其实并不需要配备结构复杂、使用繁琐的IT产品,初次采购成本低廉、性能稳定、易用通用、容易维护的IT产品才是它们最为需要的。
通俗来讲,就是要把IT产品做成“傻瓜式”,争取一键搞定,尤其是当面对关键客户——企业的决策者时。管理者日常事务繁多,没有多余的时间面对软件中满屏的按钮进行操作,如果不能迅速找到他想要看的东西,他也会觉得繁琐,从而拒绝使用。因此,给决策者服务的软件越简单越好。
10.采购制度日益健全
目前中小企业在重大项目投资、采购上,日益走上制度化轨道,向大型企业或政府机关看齐。
中小企业的主要采购策略有询价采购和公开招标两种方式。询价采购的具体做法是通过网络广泛“询价”,要求采购人向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发出询价单,然后对各供应商一次性报出的价格进行比较,最后按照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供应商。
对超过10万元的项目,中小企业一般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就价格、设计方案、技术规格、服务等,与不少于三家供应商谈判,最后按照预先规定的成交标准,确定供应商。但是企业也会根据每年采购计划和合作关系,按一定比例把采购量分给不同的供应商。因此,IT厂商和中小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占据市场的有效方式。
11.逐步采用外包方式进行IT建设
对于流程简单、应用单一、资金匮乏、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且非常昂贵的产品,它们越来越倾向于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专业化的IT外包服务,以降低IT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多、快、好、省”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IT厂商要深入中小企业,认真了解其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强、能够快速实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