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 炼就清收硬功
烟台莱州联社 黄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黄屹,今年43岁,我为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软硬兼施 炼就清收硬功。
我1980参加工作,1994年4月到莱州市联社工作,先后担任联社业务科副科长、营业部主任、业务科长,2001年3月任资产管理部经理。任职五年来,经我手收回和协调收回的不良资产超过 2个亿,年年都被评为清收标兵。
干金融的人都知道,贷款有“站着放贷、跪着收贷”的说法,有的人说得更形象:“人家放贷款的是雪中送炭的财神爷,谁见了谁欢迎,你们这些收贷款的是雪上加霜的催命鬼,谁见谁烦。”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们清收工作的艰难。清收工作是不可能奢望别人笑脸相迎的,闭门羹、爱搭不理、指桑骂槐甚至恐吓威胁已经被我们广大清收工作者当作家常便饭。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自己简单的工作经历“软磨硬泡,软硬不吃”。
05年初市属企业银磊石材公司意图操作破产甩债,得知消息后,我抢在破产清算前,诉讼保全了该公司唯一未被查封的资产(单位职工宿舍楼),并将其担保单位明发隔热材料公司一并起诉。为加快案件审理速度,一月内我5次到烟台中院申诉案情,4次请求办案法官到莱州实地开展工作,中院的执行法官被我的执着所打动,积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维护债权。判决书下达后,我没被胜利冲昏头脑,进一步考虑执行中的工作难度:保全的职工宿舍楼里住了100多户下岗职工,如果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很容易造成职工集体上访。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协调执行,让担保单位代为偿还贷款本息,同时让他追索接收宿舍楼。法院的工作很快做通了,难的却是担保公司的工作,该公司董事长对我的建议一口回绝,声称别想拿走他一分钱。碰钉子是我意料中的事,我发动我的朋友圈子,利用多种途径向该董事长从正面谈明观点,打消其吃亏的念头,最终法院、信用社、明发公司三方达成协议:烟台中院将信用社保全的财产一次性裁定给明发公司,由明发公司直接偿还银磊公司拖欠信用社的借款本息及相关费用共224.06万元。至此历经三个月,我社成功收回了贷款,资产未受丝毫损失。签协议当天,明发公司董事长笑着说:“黄经理,你的磨功真够厉害,就是陈年芝麻你也非得磨出点油来。”
清收不良资产是个苦活儿,“处置难,难处置”,应该是同行们对抵债资产处置工作的共识,而且越清到后面,工作越难做。资产管理部直接参与清收的不良资产,不是额度大,就是背景复杂,全都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莱州市消防器材厂系我社2000年8月接收的抵债资产,位于开发区东北角,因位置较偏,变现困难,对外进行了出租。今年以来,开发区东扩,我认为这是变现的大好时机,积极筹备拍卖该抵债资产,因经营顺利,承租户马某想把资产买下来,但他又想占便宜,提出以低于抵债额 40万元的价格直接购买,并放出风来,“咱黑白两道都有人,我想买的东西,谁也不敢出价购买!”我偏不信这个邪,亲手在该厂大门外张贴公告,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资产所有权拍卖信息,十多个有购买意向的人纷纷报名参加竞买,马某见达不到自己目的,气急败坏的打电话威胁我,声称要花个万儿八千的给我卸只胳膊,我坚信邪不压正,不理会他的胡搅蛮缠,硬顶着继续张罗拍卖事宜,马某看威胁无效,只好报名参加竞买。最终该资产我通过实行明标暗投以高出抵债额32万元的价格顺利处置。
作为清收工作者,困扰最大的就是那些小额赖债户,额度不大,追讨难度却一点不小。特别是有些钉子户,面对我们的清收人员更是撒泼耍赖,在社会上为我们的依法清收工作制造了很坏影响。针对社会上的逃债赖债现象,我在依法执行上做文章。2001年我积极争取与法院联合成立了清收小额贷款专案组,走“传统节日集中执行”的路子。沙河镇原镇办企业经理郭某,在我社贷款25万元,因原镇属企业改制的债务落实问题与信用社产生了矛盾,改制后厂子经营的很红火,但就是拒不还贷,他本人与社会上的混混关系密切,多次在公共场合扬言“信用社贷款不用还,谁也不敢拿我怎样”。受其影响,沙河镇的清收盘活工作一度陷于停滞。为打击其嚣张气焰,我强烈要求专案组对其依法强制执行。05年腊月25日凌晨五点,我驾车协同法院执法人员在郭某住所将其抓获,将其拘留。一进拘留所,郭某马上服软,答应现金偿还25万元贷款,并于当天凑齐15万元,剩余10万元在正月十五日前全部还清。其他观望的赖债户得知此事后,纷纷到信用社还款,仅春节前后就收回不良贷款60多万元,达到了攻一户,活一户,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良好效果。
清收不良资产靠的不光是敢打敢拼的精神,关键是平时的经验积累和信息捕捉,还有灵活变通的清收方式。多年的“软硬”清收工作中,我悟出了经验:干好清收不良资产这一行,要有鹰一样的眼睛,狼一样的耳朵,还要有猴子一样灵活的头脑。
炼就鹰一样地眼睛,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不断充电,我先后从事会计、信贷员、基层社主任、联社业务科长,知识掌握的比较全面,平时一有空闲,我就专门研究与清收沾边的各类知识。日子久了,多看多学、内外兼修成了我清收的一个“秘密武器”。找到清收对象后,先是察言观色,根据掌握的其个人信息跟他们聊,山南海北,无所不谈。我知道得多,他们就不敢轻视我,能够认真和我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闲聊放松清收对象的戒备心理,从其吐露出的信息里帮助无力还债的人寻找商机;发现恶意赖债户赖债原因和弱点,再对症下药,事情就好办了。
炼就狼一样地耳朵,就是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信息。长期的清收盘活工作中,我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员网络,涵盖了执法部门、各中介公司、新闻媒体、党政事业单位和村委等,日常交往中密切关注工作信息,抓住机遇,及时开展工作。对全联社清收的难点、疑点,欠贷人的详细情况和清收过程,抵债资产的位置、抵顶额、处置情况,我全部作了详细的记录,并随身携带。了解到新情况、新信息后,我都能在第一时间展开工作。
炼就猴子一样灵活的头脑,就是抓住有效清收这一关键灵活采取措施。原市属企业工艺绣品厂,在我社贷款465万元,已形成呆滞,该厂厂长仲某在当地颇有影响,关系很广、路子很宽。去年我社依法起诉,将其房地产抵顶了所欠我社债务。起诉过程中,我利用春节作为评估报告送达的质疑期,使仲某抬高评估价格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他恼羞成怒,拒不移交资产。我社申请强制执行,他就组织职工上访,并到我社门口集体静坐示威,迫使政府介入,法院无法强制执行。接来资产却接不来权利,我连着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终于在第三天,我想出了解决办法。既然不能硬碰硬,那我们就绕着走,把资产卖出去,让有能力的买主解决难题。工艺绣品厂位置好,不少私营企业都想购买这块资产,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比我们灵活得多。最后我社通过招标将资产权利以548万元的高价卖给了市内最大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顺利转嫁了执行矛盾,并使不良资产实现了拉直变现,一举两得。
多年以来,经我手处置的抵债资产已经近亿元,有人认为我手握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大权,虽然工作有点累,但一定吃不了亏。
市物资局下属物资集团公司,1995年在我社贷款190万元,属政府协调贷款,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贷款形成不良。该笔贷款属保证贷款,没有抵押,为防范贷款出现风险,我当机立断,抢在各金融机构前起诉,保全了全部债权。原物资局长杨某因为知道我爱人在局里工作,认为我不会不考虑后果,未作任何准备,使我社债权得以保全成功。资产查封后,他公开对我爱人说“信用社要是玩真的,你就第一个下岗”。朋友们也劝我“别慌着执行啊,一执行,弟妹的饭碗可就砸了,等别的银行动了手再说,物资局的领导就没说的了”。可是如不继续执行,妻子的工作虽能保住,但错过时机,好不容易保全的财产就要受损。我果断申请了依法执行。190万的贷款前脚收回,后脚妻子就下了岗。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全市唯一一家在物资集团没有陈欠贷款的金融机构。
去年春天,辖内有一处抵债资产需要处置,我考虑走拍卖招标的老路子,以提高变现值。大舅哥得知消息后找到了我。他从事超市经营,早看好了抵债资产的经营优势,求我将资产以标的额卖给他。我一口回绝了他,他本来以为这是小事一桩,顿时和我翻脸:“哪有你这样的人,专门和自家人过不去,妹妹的饭碗叫你砸了不说,人家企业找上门来请妹妹去干会计,你说有贷款关系的企业不能去,愣是给搅黄了。我求你办件事,并不让你违反太多原则,你还是不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身为资产管理部的经理,不仅要自身炼就硬功夫,还要带好兵,推动全社整体清收盘活水平的提高。对部里的同志,我手把手的传授经验,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对基层主任和专兼职清收人员,我多次举办讲座进行专题培训。在我的带领下,部里的同志个个都成了清收的行家里手,全社的清收盘活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截至2005年末,联社不良资产占比为6.92%,较年初下降2.31个百分点,较2001年末下降19.69个百分点。
我参加农村金融工作已经25年,入门第一天老主任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他说:“一个人在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只是尽职,自动自觉地做好工作才是敬业,我希望你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敬业。” 联社把上亿资产的清收盘活重任托付给我后,我将老主任的教诲作为自己工作的方向标,坚持不为人情所扰,不为物欲所污。我问心无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