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作方法不对,陷入了“堵”的误区。在解决信访问题上,不是源头治理消除萌芽,而是习惯于出了问题堵漏洞,缺乏主动性和深入性,被动等访,疲于应付。
三、对策与思考
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建立“统一领导、依法规范、属地管理、归口办理、综合解决、民主监督、信息推动”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围绕这一目标,各级应在完善下访服务、领导接访、领导包案、律师参与、信访听证、督查督办、扶贫帮困等工作机制上有所作为,力求实现“四个转变”。
(一)由被动接受上访转变为主动寻求下访。信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关键就是基层。针对这一问题,加强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必须实现关口前移,推动其由滞后型向超前型转变。一是主动下访,掌握底数。建立下访制度,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村级一线人员的作用,县乡两级每月末定期下访,逐村摸清计划生育信访情况,底数清楚,有的放矢。二是广听言论,群众参与。利用人调解剖、入户调查、考核评估的机会,采取调查问卷、群众座谈等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发现信访苗头。三是公布电话,寻求信访。利用村级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公布举报电话,使群众能够随时举报。四是及时立案,果断查处。对于群众举报的外生,必须迅速立案,马上调查,声势做足,处理到位,切实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
(二)由盲目相信干部转变为首先相信群众。一是要摆正心态,做到不护短。尽管执法工作日趋规范,但不排除个别地方工作人员态度粗暴、作风蛮横等问题。对于这类投诉和举报,如果以怀疑甚至抵触情绪去处理,群众肯定难以接受,甚至会进一步激发不满情绪。因此,必须首先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调查问题,把群众来信来访作为关系民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真正做到招待热心、了解情况专心、解释政策耐心、调查问题细心、处理问题公心、来访群众放心。二是要加强教育,保证队伍硬。绝不能忽视对计生干部的宗旨教育和素质教育、廉政教育、法律教育,要紧抓作风建设不放松,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行政行为。对于收费问题,属于没有向群众说清收费项目和标准的,要马上解释,确实是乱收费的,必须如数退还,向群众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于违法施政和工作效率低的工作人员,更要处理起来不护短、不手软。
(三)由堵塞群众上访转变为疏通上访渠道。发生群众信访,可以说是工作中的正常现象。如果处理得当,反而能够促进工作,特别是在外生、外孕举报方面,对强化人口求实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建立一条便捷、有序、规范的计划生育信访“绿色通道”非常必要。我市在畅通信访渠道方面坚持做好三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信访网络自上而下流畅贯通。市人口计生局专门设立了信访监察科,负责信访接待、案件查处和行政执法、收费监察工作。乡级设立信访室,乡、村两级都配备了计划生育信访员,全面负责计划生育信访工作,使群众有处访。二是信访热线逐级公开全天服务。市人口计生局和14个乡镇、办事处都向社会公布了举报咨询热线,人口计生局还公布了局长热线,24小时专人值班接访,使群众方便访。三是信访结果限时公布及时反馈。对于群众的信访案件,特别是实名举报、来人、来电访等能够向信访人员反馈结果的,查实后2日内将调查结果、处理意见作出反馈,使信访通道既能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又能自上而下反馈结果,真正构成一条完整的信访通道,使群众不白访。
(四)由就信访抓信访转变为全方位抓解决。通过调查了解,当前部分地方仍然习惯于只抓局部,不能另辟途径,源头治理。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下好功夫。一是在人口求实上下功夫。这是减少外生举报信访案件的根本途径,人口计生部门抓好求实全面掌握人口底数,对政策外生育人员做到及时立案处理,自然会有效减少信访举报问题。二是在感情沟通上下功夫。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通过节日慰问等形式与信访户特别是信访老户建立感情纽带,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工作。三是关心民生上下功夫。对于信访人员,特别是因手术并发症引起的陈年性信访案件,不要把精力都用在阻止上访、讨价还价上,要多方尝试在经济帮扶、科技帮扶、计划生育贫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