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还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一个好的村委会,把那些具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的各种农村能人选拔配备到村级班子,形成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魁城村党支部7名成员有的领办企业,有的是行业能手,全部达到“双强”标准,形成了一个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要搞好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关系,实行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是保证“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一种好形式,有利于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要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按程序召开不同范围会议,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说话,让集体决策。
3、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太华镇各村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 理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万湖村以反季节蔬菜等产业为重点的特色经济进一步凸现;黄沙村以矿业资源、矿业加工作为主导产业,走上工业兴村的道路;群团村、太华村等大力发展汽车运输业,活跃了乡村市场;还有的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不断提高各村劳务人员的劳务收入。
4、要有一个好的创业氛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首先,要营造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氛围。万湖村、魁城村等多年来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兴办企业,农民就地转为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很快走上了富裕道路;黄沙村、汤泉村主动到外地招商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其次,要营造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氛围。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再次,要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氛围。注重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形成文明向上、敬老爱幼、家庭和睦、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魁城村坚持开展理想信念和国情政策教育,开展遵守《村规民约》的评比活动,开展“十户五联”活动搞好社会治安,保证了全村稳定和谐。
5、要有一套好的扶持政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这些村之所以发展得又快又好,还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无论是魁城这样的老典型,还是万湖村、汤泉村等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典型,各级党委、政府都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就太华而言,只要着力推进“五个一”工程,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能够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
二、障碍与问题: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分析
太华镇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1、发展后劲不够有力。突出表现在产业优势不明显,综合竞争力不强。支柱产业不突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素质不高。村级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运行质量普遍不高。
2、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在思想观念方面,小农意识仍普遍存在,部分干部和群众存在排外思想,缺乏“敢拼、敢闯、敢干”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一些单位部门利益意识严重,“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在工业用地方面,受地形地貌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工业园区建设滞后。
3、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老化严重。太华镇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为7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抗旱、排涝、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已成为制约太华镇农村发展的“瓶颈”。
4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抵消了国家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太华镇农资价格在2004年涨幅较高的基础上继续上扬,尤其是化肥价格普遍上涨,影响农资价格总水平上升14%以上。其中尿素上涨17%,碳铵上涨20.2%,磷肥上涨34.5%。其次是种子价格同比上涨12.5%,地膜价格上涨了17.8%;农用柴油上涨15.7%,农药价格同比上涨8.8%,农资价格上涨过高过快,加大了农民种田成本,农民对农资价格普遍上涨反映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