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 春蕾竞芬芳 爱心结硕果(2)
2025-04-28
春蕾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86岁的退休干部魏克成、78岁的退休教师石心科老人分别救助了一名女童;不肯暴露真实身份的“丁梦”、“魏荣”分别通过邮局汇来了1万元的现金;民营企业家孟国平资助了11名孩子,又捐资6万元办了两个春蕾班;豫光集团、太行水泥厂、王济文先生也分别捐建了一个春蕾班;济源一中99级10班的全体同学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捐助了一名贫困女童;盲人按摩师李胜利资助了两名孩子;残疾汽车维修工张振中一次救助5名孩子;市农科所、河口电站青年职工,定期到受资助孩子的学校、家庭看望她们,送去生活用品、农作物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
爱心像涌动的春潮,在济源大地回荡起了一首爱之歌。广大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等许许多多社会热心人士,纷纷加入到春蕾桥活动。
甘为春蕾洒心血
帮助孩子们上学的强烈信念支撑着妇联关工委的同志,春蕾桥越架越宽,向妇联关工委求助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求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为了更多的募集资金,妇联关工委的同志进机关、下厂矿、找个体户,多方游说筹措资金。有些人很理解,很支持这项工作,但有些人却以为是在给他们找麻烦,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打哈哈搪塞。最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人当着她们的面就说:“妇联关工委有什么困难就直说,济源哪有那么多困难的孩子?”还有些一对一资助的人,开始资助时为了落个好名声捐助了一个孩子,而到新学期开学时,任凭你电话一个接一个,就是不见来交钱,无奈,妇联关工委只好再给孩子联系资助人。更典型的是一个体老板,自己找到妇联关工委说是要资助1个孩子,但他同时提出,必须让电视台、报社报道一下他的“先进事迹”,否则他就不捐,还口口声声说,我就是想拿500元钱做个宣传。关工委的同志气愤的将钱还给了她。
提起劝募工作中的辛酸苦辣,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李小娟深有体会地说:“真善美,假恶丑,关键时刻就可见分晓。”尽管工作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阻力,受到了一些奚落,但帮助孩子们上学的强烈信念支撑着她们。6年来,她们凭着对山区孩子的满腔爱心,凭着对妇女儿童工作的无限热爱,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累计筹资61.2万元,一对一资助贫困女童2100人次;资助31名孩子走进了向往的大学;在山区5个乡镇开办了7个春蕾班,而且,今年9月,投资153.5万元的“坡头豫港春蕾中学”就将正式招生。她们还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困难孩子身上。她们设立了专门的帐户,委派专人管理捐助资金,妇联关工委主任亲自负责发放的每一笔捐助款的审批。出台了《济源市春蕾计划管理办法》,明确了资助对象的条件、资金发放的环节、捐款的使用和管理,印制了“春蕾桥捐款使用明细表”发到学校,委托各乡镇妇联负责监督资助款的使用,市妇联关工委每年下去检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市妇联关工委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儿童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实施春蕾计划先进集体”、“济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春蕾行动润春蕾
她们通过春蕾桥走出了大山,她们也必将走出父辈们因贫致盲、因盲更贫的恶性循环,她们的人生也必将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更加丰富多彩。苍天无情人有情,春蕾计划助春蕾。6年来,619名女童在妇联关工委的帮助下,走过了春蕾桥,走向了美好的未来。
信用社资助的王屋乡茶坊村赵小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临行前,她专程来到市妇联关工委,她说:“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既然贫困选择了我,我就选择奋斗,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帮助”;下冶乡杨木洼村郑倩倩凭者刻苦勤奋、拼搏向上的精神被评为了“河南省优秀春蕾”;王屋一中的张丽以总分530的高分考上了济源一中,她立志要考上大学,用知识来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