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发挥文化部门中书、画专业人才优势,拓展创意文化服务项目,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字画装裱、设计的需要。成立了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在原来19 处乡镇、街道已有文化站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文化传播代理处,发展文化代理人100名,保障了文化产业的有效运营。以文化产业的形式利用闲置文化设施,盘活了文化资源,带动了一批文化项目,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优势。
经过两年的探索,组建了寿光大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集团作战的方式将文化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其中,形成了集群发展的文化链。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可贵经验。但就目前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还仅是在起步阶段。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结合部分地区工作实践,发现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的思想观念明显存在误区。发展文化产业,人们往往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没有商品属性,因而忽视了文化的经济效益,只重视社会效益,做不到两者兼顾和共容。往往注重了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不讲成本核算,经济效益的回报难以有准确的把握。二是片面夸大产业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就是把文化的东西全面推向市场,政府和国家不再投资,让文化养文化,违背了文化的公益性。这样就失去了引导性,有些地区、部门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往往会因实力小,越办越糟,最后被市场淘汰,对先进文化的推广起不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各级政府还没有真正转变观念,很多方面统的成分过死,行业限制还很多,很多方面没有完全放开,没有完全从“官办文化”的模式中摆脱出来,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现有的文化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市场化,文化事业部门现行体制下没有任何自主权,因而造成了大量的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很多市场先机文化部门没有能力去占领,最后错过机会,引发令人心痛和遗憾。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组合还不是很合理。因为文化部门的各个单位大部分是公益部门,本身家底薄,投入的资本少,因而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传统的文化产业所占的比例较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例较小,科技含量很低,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差,即使有很多新项目也没有资金投入,造成了文化产业始终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初级发展阶段。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并且滞后。有的设施陈旧不堪,有的已经年久失修,有的也被挪为它用,有的在城建开发建设中被撤除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县级文化部门在发展当地的文化产业时就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切实实现由直接领导向间接领导的转变,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转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管理的转变;从官办文化向官管文化转变,放开手脚,大胆放权,真正使其成为独立法人核算单位,成为有经济核算方式的法人实体。另一方面要提高行政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一些良好的政策。在财政预算上加大文化投入,使文化产业发展在初级起步阶段能在政策上得到一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使文化产业发展尽快步入正规。再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在市场中能自行解决的问题由市场来解决,不再需要宏观调控的手段。
二是要能够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文化本身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是具有社会效益的。发展文化产业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文化本身又具有商品性,因而发展文化产业还要讲求经济效益,所以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大胆的追求经济效益,努力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从而真正使政治社会效益、教育认识效益、娱乐审美效益、智力知识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完美结合,只有理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关系,文化产业才有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