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展空间仍然不足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株洲不断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株洲旧的建设布局比较分散、零乱,规划不尽合理,造成现今株洲发展空间不足,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株洲逐步完善城市布局规划,空间拓展也取得初步成效,但用地仍趋于紧张。
三、推进株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从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有效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使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环境生态需要转变。要继续推进株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服务平台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按照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提供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政府发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因而需要加快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合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继续加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技术交易、人才培训、劳动力供给、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
2、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株洲要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继续实施“5115”工程,按照集中式布局、集约化生产、集群化发展的要求,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构筑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以加速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为纽带,大力支持高新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和陶瓷创意产业园做大做强,发展各县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突出骨干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一、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农业设施建设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通过扩大农业设施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出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提高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和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继续加强传统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卫生和旅游产业,大力促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子商务、金融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引进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株洲,积极利用好国家、省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实现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共同发展。
3、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全市经济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变。科技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株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株洲与东部沿海先进市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继续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从而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逐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充分发挥株洲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矿产品粗加工向精特深加工转变;加大装备制造和光电产业的科技投入,提升株洲机电产品品质;拉长冶炼产业链条,由低利润、原材料工业为主向高利润、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同时,把培育高层次的人才群体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障,开展高层次的人才交流,形成人才培养、交流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