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部门,不能由档案部门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一律应存入光盘,最好不用磁盘存贮。
三、建立并执行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
(一)依靠原纸质档案立卷工作骨干,实现相关部门职能的交融集成,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
纸质文件归档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相对稳定的队伍,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各立卷部门都设立了负责人负责立卷工作。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也要以人为本,形成一支队伍,承担此项工作。由于大多数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较为陌生,不像立卷归档人员经与档案部门多年合作,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业务关系,容易与档案部门在电子文件归档上达成共识。所以,依靠原纸质档案立卷工作骨干,比以单位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保管为主体,重新建立归档工作队伍更为现实。由于整理纸质档案大多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这与电子文件处理手法相差甚远,需要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现有的立卷队伍尚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要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尽快地使他们掌握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担负起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重任。
(二)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来源广泛,环节众多。电子文件形成者不仅有业务管理部门的承办人,还有数据录入员等。哪一个环节的职责不清,制度不明,考虑不周,都可能影响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因此,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必须依靠制度约束。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明确各方面的职责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保证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归档内容、归档部门与分工、归档的方法、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等和纸质文件相比,都有很大区别。抓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制定《机读(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规定》等,都要明确无误地分别对上述区别做出具体规定,并设计《机读(电子)文件归档目录》样式。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活动环节的保密管理。
为了使各部门主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和立卷牵头人能够尽快地接受这一新生事物,可在对电子文件的来源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注重职能因素”的原则,选择电子文件的信息综合性强,含“金”量高的综合业务管理部、总裁办公室做为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的重点和试点部门。如将历年的各部门单用户报告和定制的多用户(专项)报告分电子文件归档。
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综合业管管理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四者结合的方法。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熟悉各自管理的业务,了解电子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历史联系,是承担归档工作的主要责任者,在鉴定工作价值时最有发言权;档案部门掌握归档的原则、方法,又了解全局情况,可以发挥把关和统筹作用;综合业务管理部门是全面掌握公司和产品种类、部门业务类型,负责经营管理的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是设计和维护信息管理网络、管理电子信息的专业技术部门,又可以作为电子文件的形成单位,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四个部门的职能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集成一体,可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三)将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纳入公司业务管理程序,纳入公司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其目的是使制度变成归档人员的自觉行动。体现在部门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三纳入”、“四同步”: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