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成绩汇报范文

2025-04-2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县农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生活水平跨上新台阶。随着全县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农民整体生活状况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开始向生活宽裕发展。住房条件、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居住质量明显提高。

  农民住房有了比较大的改善。由过去的泥瓦房变成了如今的二层楼房,郊区的农民甚至住上了五层小洋楼。2008年,农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4.5㎡,增幅近3倍,告别了世代祖传的泥瓦房。家家户户修建卫生冲水厕所,告别了“露天厕”,家禽的牲畜也实行了圈养,80%的农民还修建了沼气池,既干净卫生又能将垃圾等杂物很好的回收和利用。2008年,全县完成538个村屯规划,绿化率达45%,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居住更加舒适。

  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我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目标,创新机制,克服困难,累计完成1073条1811.36公里通村通屯水泥道路建设,提前三年完成全县“十一五”规划“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率先在全区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县境内公路里程和密度居全区各县之首,大大改善了农民出行难的局面,给农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便利。

  农民饮用上了干净的水。过去,我县境内虽然遍地都有大小山塘水库,河流纵横,但许多地方群众饮水并不安全,边远山区群众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遇到大旱时节,不少地方群众饮水难问题更加突出。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卫生部门层层强化措施,筹措资金,加大投入,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其中,2006年至2007年,我县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资金620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1处,解决了全县农村群众13.7万人的饮水难和饮水安全,提高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目前,全县自来水受益人口已有53.2523万人,普及率达98.85%。

  农民用上了安全放心的电。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全县“农网改造”工程自1999年11月开工实施以来惠及了千万农民,全县一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约800万元。县供电公司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从1999年11月正式实施,到2006年6月基本完工。一、二期农网改造35千伏工程共计完成批复项目31个,决算金额3577.15万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改造15座,新建、改造35千伏线路142多千米。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完成,彻底实现了“两改一同价”。农网改造后,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用电安全,减少了用电损耗,电价下降了,平均电价比改造前的0.888元/千瓦时下降了0.30元/千瓦时左右,农民直接受益。2007年末,农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5台,彩电90台,越来越多的高档电器设备走进农村家庭。

  农民踏上信息“高速路”。随着科技进步交通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量的扩大,农村交通通讯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民通讯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人们信赖的信函、电报传递信息正在被方便、快捷的电话、移动手机和互联网替代。近年来,我县加快广播电视、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信息“高速路”,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安上“千里眼”、装上“顺风耳”。目前,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了7.98万户,小灵通用户总数达1.45万户,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约1.1万户,移动通信用户20.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1.8万户,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2008年2月,我县还被列为全国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

  随着全县农民居住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相信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一篇:文教局2024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情况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