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要继续实施教育先导发展和科教兴区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引导和支持部分公办学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民办公助、公有民办、混合股份制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办学形式。要把改造薄弱学校作为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要通过吸引民间资金,引进民办机制,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二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发展的课程观和辩证的教学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建设校本文化。三是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岗位管理的有效途径,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建立健全符合学校特点,以贡献、绩效为主的薪酬制度。
三.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大力弘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全体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教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要经常性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一是要继续加强教师学历提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实现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化、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化的目标。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四是要加强理论创新培训,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五是切实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一所学校立足社会的根基,也是社会衡量一所学校的重要尺度。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我国教育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面对新的形势,要从新的视角研究学校管理,促进管理的优化和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规范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培训,要在选好人、用好人上下功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讲奉献的青年骨干放在领导岗位上。作为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办学,用科研的意识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校本文化。二是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从教师实际出发,关心教师,努力建立张弛有度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加强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实现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提高利用率,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发挥学校各方面的整体育人功能。
五.以强化服务为重点,大力提升行业形象
巩固和提高“先教”活动和“双争”活动成果,认真开展“双提三效”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局机关由领导管理型向指导服务型的转变。一是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进一步明确教育局及各科室职能和行政审批权限,并在教育信息网站上进行公开。各校要按照校务公开的要求向职工、向学生、向社会公开有关办学情况,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二是加大调研力度。要结合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性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真实情况,为妥善处理、合理解决、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积极参加“阳光投诉”活动。要本着对党、对社会、对事业、对学生、对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财务纪律,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和“收支两条线”,严禁私设小金库,管好、用好教育资金,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