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4)

2025-04-29

  五、实施和完善领导干部诫勉制,加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性

  诫勉制是对存在一定问题但不够降免职条件的领导干部进行告诫、劝勉,向其郑重指出存在的问题,促使他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错误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各区、县委组织部门十分重视对领导干部实行诫勉制这项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酝酿,推出了一些相关的制度。平谷县委组织部在1992年初就制定了《关于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实行诫勉制度的意见》,对实行诫勉的标准、程序、期限以及诫勉期满干部的处理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平谷县实施诫勉制几年来,对1名正处级、4名副处级干部实行诫勉。经过诫勉,这些干部都注意加强学习,努力工作,诫勉期满后被解除诫勉。
    诫勉制在干部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上级党委对一些犯错误或存在问题的领导干部及时给予诫勉,把干部的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实际上起到了挽救干部的作用。二是诫勉促使干部深刻反思自己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偏差,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绝大多数被诫勉者在诫勉期间,注重学习,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改进工作作风,讲究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组织纪律观念,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懒散现象,维护班子团结;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诫勉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对诫勉制还存在模糊认识,有的认为诫勉制会影响干部在经济工作中的积极性,束缚了手脚;有的认为干部犯错误,轻的有纪律处分,重的有免职乃至刑事处分,何必多此一举?再有的认为诫勉制是对干部犯错误的姑息迁就。第二,具体操作过程中难以把握尺度。虽然有了诫勉的几种“情形”,但由于内容多,原则性强,不便操作。再有就是确定对象方法单一,往往掺杂一些主要领导的主观意识,被诫勉者心里不服,弄不好会产生负面影响。第三,相关制度不配套。由于被诫勉者在领导干部队伍中是极少数,一些人表示“同情”,不严格要求诫勉干部,没有能很好地把诫勉制与谈心谈话、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结合起来,并不能使某些诫勉干部的陋习得到彻底改正。
  完善诫勉制,保证其顺畅执行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提高认识。要通过宣传增强犯错误的领导干部接受诫勉的自觉性,达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目的。二是要在诫勉标准中明确地定性和定量。三是要严格程序。在严格的组织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来信来访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及时发现诫勉对象。对诫勉期无悔改之意的干部要坚决撤免,决不姑息迁就。四是诫勉干部所在单位要健全相关制度。把干部诫勉与谈心谈话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对诫勉干部进行思想、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

 


 


下一篇:社区党建工作问题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