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2)

2025-04-27

 
  与庞大的农村老龄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却很不发达。目前,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提供养老支持。据《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监测报告》,,西部地区更低,只有以上的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这种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推行后,农村家庭人口规模逐渐缩小,常住人口数量由人下降到人,并会继续下降;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加速农村的老龄化进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农民举家流动的比例很小,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加上家庭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难于与子女一起生活;三是农村土地的收入和保障功能被不断削弱。虽然土地在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中扮演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双重角色,但是因规模狭小,且利润较低,难以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收入增长越来越依靠非农就业收入来源。由于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起一个可靠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农民的养老问题将成为中国老年保障问题的难点。
 
  二、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分析
 
  农民的收入低、增长缓慢,社会发展水平低,既有国情的原因,也有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从国情的原因来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始终制约着中国的农业进步和农村发展。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前提的。但是,在中国,耕地的面积与人口数量相比本身就不多,而且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耕地减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耕地面积和农户数量,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面积大约在元左右亩地,则户均收入就可达到万元,农民收入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且转移不彻底
 
  由上述分析可见,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偏小所致。要解决农民收入偏低问题,关键是减少农民的数量,大量地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让剩下的较少数量的农民耕作更多的土地。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出路。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所走的道路。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发展与多数发达国家所走的道路有着明显的不同。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