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文社科项目有了新跨越。经过努力,去年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实现了我校省社科规划项目零的突破。获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1项,也是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这些项目对我校人文社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科技成果和获奖再创新高,学校影响不断扩大
1.科技获奖取得了很好成绩。2007年我校共申报各类科技奖励3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以上9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这对提升我校的知名度以及对我们向教学研究性大学跨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08年度,我校已有20项科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并在科技厅获准登记,并申报各类别科技奖项。
2.科技论文的数量继续增长。我校2007年度发表论文数1175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57位,较上一年排名上升18位(2006年排第75位),论文国内被引全国高校排名第82位,上升5位(2006年第87位)。SCI论文数64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39位。另外,我校两所附属医院论文数量进入医疗机构排名百名行列,分别为第48位和第77位。
3.申请专利和授权情况。2007年度,申报国家专利12项,均为发明专利。获得授权4项。
4.生物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二期临床实验进展顺利。
(四)学术交流不断扩大,科研氛围逐步形成
2007年,学校科研处接待国内外访问学者50余人次,较上年增长了66.7%。举办了校级专题学术讲座55场,各院部系所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正常,学校的学术氛围较前又有了明显提高。
去年11月,经过精心准备,隆重召开了科技与产业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是“十一五”以来我校召开的首次科技与产业工作会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科技方针的前提下召开的一次科技与产业工作的盛会。会议邀请了教育部、科技部、省教育厅、卫生厅、省委宣传部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校长张学军作了《突出创新,跨越发展,努力开创**医科大学科技与产业新局面》的主题报告,教育部和科技部领导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和专题发言。会议提交了“四个培育工程”等十个文件并组织与会代表作了分组讨论,这些文件均已在08年逐步下发、启动和落实。本次会议对营造我校科研氛围、规范科技工作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校与全国、省科技活动周同步,于08年5月19日组织了学校科技周活动,历时一个月,活动期间,共举办8种形式47项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到合肥市社区、企事业单位,专家义诊活动远赴六安和安庆乡村。整个活动期间,参与受众超过20000人。
(五)科技管理服务有了新的发展
1.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理念。科技处倡导的“站立式服务”受到医护师生好评。在2007年科技与产业工作会议上的“四个培育工程”已经过多次论证通过,组织申报、答辩、项目任务书评审,目前已完全落实;另有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文件也反复论证通过,将在近期出台。
2.积极联系项目渠道,认真组织各单位申报,主动做好服务工作。2007年11月起,我们就组织对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工作的紧锣密鼓的动员,请专家作指导性讲座,反复评审、修改申请书,严格查重,做到对每一份申请书把关,不在初筛中落选。今年获得项目数有很大突破与科技处辛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3.加强课题管理、服务科技人员。按国家自然基金的要求,在财务处支持下设立了国家自然基金专项经费本。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报销既有适度放宽又有严格审批。保护和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了课题中期检查和课题的结题工作。进一步促进和提高研究质量和结题率。继续把学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的评审立项初定权下放到有关院部所,使科技管理重心下移和课题评审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