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改善金融环境。加快完善融资服务平台,实现银政合作机构县乡全覆盖。发挥新农村建设担保服务中心作用,增加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强化风险防控,不断完善银政保三方合作机制。加强融资服务,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搞好银企对接。完善城乡投资中心融资职能,多渠道争取金融资金,推行银团式贷款,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增设服务网点,拓展服务领域,增加信贷投放,加大对蓟县的支持力度。
千方百计搞活企业。全面落实自主创业实施意见,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引导更多社会闲置资金投入到企业。进一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搞好资产重组,有序退出困难企业。积极落实技改贴息、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改扩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认真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帮助出口型企业走出困境,促进外贸出口较大增长。抓好经济运行调节,建立经济运行月分析制度,搞好生产要素组织协调,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化解经济风险。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土地收储整理出让,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二)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继续坚持以旅游业带动三产,三产带动二产、一产的产业格局,突出区域特色,放大聚集效应,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在三次产业融合互动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提升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度。全面推进盘龙谷文化城文化设施建设,启动二期工程,积极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文化传媒企业,加快打造世界级复合型文化产业聚集区。完成盘山北少林寺恢复一期工程,突出盘山佛教文化优势,规划建设少林文化产业园。启用盘山金碧一个酒店、六个中心,开工二期工程。推进中铁京津休闲商务区、汇森生态科技谷、国际旅游城、泰达企业培训基地和新加坡中天总部休闲基地项目,朝着京津都市圈休闲商务区(RBD)目标迈进。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景区管理机制创新,实行区域合作和整体营销,举办好首届梨花节等特色旅游活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全县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1%、21.7%。
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打造新型工业体系。落实专业汽车产业园区规划,完成土地收储整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实现扫地王投产达产、陕重汽整车下线,庞大汽车物流中心正式运营,积极引进专业汽车整车开发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期建设,推进王朝国际酒业中心、新津酒生产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扶持现有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高标准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力引进新型能源等高新技术项目,启动园区开发。全县投入技改资金14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50个,改造提升服装、机加工、新型建材、纸制品包装等传统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建成 个设施农业园区,精心打造万亩生态设施农业示范区和苗木花卉生产基地两个新亮点,完成1.8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建成中智示范农场南美风情园、下营豪美生态农业园等项目。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新改建无公害养殖小区10个,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5万亩,规范绿色食品基地7万亩,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25个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引进推广高效种养品种15个,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以市场建设为纽带,加快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新建上仓蔬菜、出头岭食用菌、下营果品3个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建设以侯家营蔬菜产地市场为基础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推进渔阳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借鉴义乌经验,打造小商品集散中心;规划八里铺汽车贸易城,启动邦均汽车配件城,打造专业汽车集散中心。通过加强商贸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活跃产品流通,促进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