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思品教学中用好老教材,走向生活化的策略研究(6)

2025-04-28

    【感悟篇】


    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最富有活力的儿童。他们对教材、观点、道理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不同的理解,对与之相联系的实际的生活问题肯定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教材要能成为一种活性因素,首先要使它在教师的生命体中活起来,使它成为教师生命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否则只能是机械地讲教材、“背”教材。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所阐发的道理,所讲述的知识,而且还要和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价值认同,情感的共鸣。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教师与教材又必须是异构的,不存在这种异构,教材也就不可能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实现的功能是“激活”,方有如此,才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造血机能”。正如斯普朗格说过的那样: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心智结构,使学生凭借教材而学习,而不是复制教材中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组织自己的思想,学习人类的文化道德知识之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笔者特别深刻的感悟到,即在使用高段思品旧教材时,一定要坚定地以促进人的德性发展为目的,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教材,大胆地淡化知 识教学的痕迹,竭力走近学生五彩的生活,才能最终让我们的教材与学生心灵及时相通,让我们的课堂与学生生活真正接轨。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行稿)》

2、《小学德育》

3、《品德与社会教学新视野》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下一篇:论政治教师的语言特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