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集项目兴园区
我们牢固树立“项目兴园”的思想,做到新上的工业项目百分之百进园区,以项目聚集支撑工业园区发展。一是优化项目布局,实行项目准入审查制。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江南轻工业园区围绕川南果蔬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类型项目和食品加工、包装制品类型项目、纺织类型项目进行项目布局,严格项目准入审查,凡不符合园区定位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园区。二是狠抓项目引进。我们的目标是,全年力争实际引资4000万元 ,引进工业项目20个,2007年实现产值达到5000万元,利税200万元;为此,应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围着项目转,工作围着项目干”的项目意识,把项目引进工作发动到户,把项目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把项目建设责任明确到人。特别是区内其它乡镇引进符合园区定位的项目,实行“谁引进,落户谁、谁受益”原则,这样充分调动区内其它乡镇积极性,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招商引资历网络体系。镇内实现招商引资责任制要求党政主要领导用主要精力来抓项目工作,党政领导、部门、村社区每必须完成一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0万元项目年而且要引到资金、见到实效。三是注重项目落实。对招商项目的洽谈、引进,到建设、投产的每一环节,我们实行了全程跟踪,督查落实,促进招商项目早履约、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对重大建设项目,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和台帐制,明确领导挂帅,专门班子负责,实行跟踪调度,跟进服务,帮助其破解用地、融资和阻工等难题。四是强化项目考核。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的考核纳入对部门和村社区干部综合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小组,制订工业园区和重点工业项目考核计分办法,主要是看报表、看硬件,看实际到位的资金、实际建设的进度、实际实现的产值、实际产生的税收,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年终结总帐,严格按实奖惩兑现。
(三)培育产业强园区
我们坚持依托园区发展产业,培育产业壮大园区,大力发展符合产业政策、具有比较优势、反映园区特色的支柱产业。一是做强骨干。我们集中精力抓园区骨干企业引进,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建设中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特别是现在已经登记的二十余名工业项目,区镇领导应经常深入到各自联系的项目,协调解决项目用地、拆迁安置、用工培训等具体困难,兑现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二是做长链条。按照“围绕骨干企业,配套强势项目,聚集中小企业,建设特色园区,形成主导产业”的思路,我们依托园区内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集群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了规模效应。三是做优品牌。我们坚持一手抓产业建设,一手抓品牌建设,积极做好品牌文章,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品牌壮大产业,精心培育。
(四)优化服务活园区
按照“硬件不够,软件补”的要求,以“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创造环境的主体”的理念,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诚信环境。紧紧围绕园区兴工、项目兴园这个重点,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园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促进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一是落实责任,强化领导服务。成立一位分管副区长为组长,蓝田镇党委负责人、区相关经济职能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建立具有较强协调能力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负责工业集中区的对外招商、项目申报和全方位服务。二是建立良好园区管委会管理体制。要根据实际,区镇应制定落实相关产业政策,尽最大可能在税收、收费、电、水等方面给予园区优惠政策;要尽量简化办事程序,鼓励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一枚公章管理”;还要做好政务公开、挂牌维权、减轻负担、人才引进等工作,切实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是出台制度,强化部门服务。为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依法行政,建立完善《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园区企业一站式收费制度》、《园区企业和重点项目月调查走访制度》等制度,规范对园区企业的审批许可、检查、收费等行为。进一步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的限期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通过完善和落实这些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责,促使其以园区建设为己任,以服务园区发展为本职,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帮助解决园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严格执法,强化法制服务。一方面,严格要求政法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准以执法为借口,无故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随便传唤、扣押外地客商和企业负责人。另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企业的保护力度。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行为,做到有诉必受,有受必查,有查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