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三项机制,全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一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制订了全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工作方案和目标,与各区、街办签订了《鄂州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区、街办和相关企业,督促各实施单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二是建立跟踪协调机制。我们会同市、区有关部门,对具有成长性中小企业和新建项目进行调查摸底,落实专人跟踪,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实行季度工作例会制,对这些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确保跟踪企业不掉队。三是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市政府根据国家、省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和省、市关于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实施意见,从市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并全部用于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其中60%用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20%用于服务体系建设,20%奖励区和街办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有关部门。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4家,比年初净增75家。
(五)加大协调力度,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引进外地金融机构。针对当前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难的问题,在继续推进银企合作的同时,引进了汉口银行在鄂州设立了分行,正在争取黄石市商业银行等市外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在解决企业融资难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推进政、银、企互动合作。我市进一步加强了政银企合作工作,邀请省内市外股份制金融机构及各国有银行省分行来鄂州,与市内企业进行洽谈和签约。汉口银行、招行武汉分行、广发行武汉分行以及市内各国有商业银行与鄂州发电公司、世纪新峰水泥公司等企业现场签约8.5亿元的贷款合同和14.3亿元的银企合作协议。三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年初,市政府增加1500万元带动民营资本1000万元投入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资本金由去年的301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5010万元,利用民间资本成立了两家民营担保公司。市担保公司与汉口银行、黄石商业银行、市信用联社签订了贷款担保合作协议,为30多家企业提供了39笔共计9968万元的贷款担保。四是积极争取省政府资金支持。我们积极向省政府为鄂重集团争取了700万元的生产调度资金,为鄂城区飓风金刚石刀具厂、华容区光大船业临江公司分别争取了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六)调整职能分工,强化项目协调督办机制。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协调督办力度,规定全市招商引资洽谈项目的统计、协调和服务由市招商局为督办责任单位。对已签约的项目按性质分为六类,分别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总协调,市直相关部门作为督办单位负责项目的统计、协调和服务,即市经委负责工业类项目,市商务局负责商贸类项目,市发改委负责基础设施类、社会发展类项目,市建委负责城市建设类项目,市城乡统筹办负责农业和统筹城乡类项目,市派驻各重点项目工作队积极配合和协调相关工作。采取一周一监测、一旬一报告、一月一调度,以旬保月、以季保年、以重点保全局,及时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七)开展先行先试,扎实推进一体化工作。我市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大力支持,大力实施“厅市共建”协议,制定了《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和《城乡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了城乡一体化资金管理、中心村(新社区)规划建设、土地整理三个管理办法和社会保障、交通、供水、教育等八个改革方案。市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加快了特色镇建设;实行市级领导挂点、市直部门结对共建制度,扎实推进中心村(新社区)示范点建设;积极谋划长港示范区建设,编制了总体规划,已开工建设土地整理、农业板块、公路水利等项目21个、总投资4.O6亿元;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农业产业化组织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9户,水产、畜牧、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79.3亿元、增长6%;8.2万农村群众喝上自来水,城乡供水基本实现一体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