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户外运动场地。依托享誉全国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打造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场所。既可举办如国际国内的山地越野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军事体育五项赛、攀岩比赛等正规的体育赛事;也可为广大的“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驴行”活动,他们就特别钟情于像长岭岗等一些空气新鲜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设计若干条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线路,沿途群众为他们提供食宿、生活物资补给、向导护送等服务,也是高山偏远地方开展乡村旅游的一条路子。
(二)典型引导树立样板
建始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了近十年,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多数都办成了农村饭馆、麻将馆,还有个别办成低级趣味的场所。笔者在长期的旅游实践中,多次到全国乡村旅游办的好的地方考察,河南的重度沟、海南的万泉河、桂林的漓江等,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在旅游开发和实践中得到实惠。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在大沙河办乡村旅游试点,大沙河离城区近,生态环境好,时令水果有特色,农家乐也有一定特色。要在交通设施给予支持,即在汪家寨洞出口300米修建大沙河旅游码头(绕过了险滩),让农民打造船,接城里的人们去大沙河,大沙河的自然风光优美、时令水果如釉子、梨子都是优良品种,在大沙河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旅游局曾经在那里做过探讨,要组织当地老百姓学习和打造黄四姐文化品牌。一是政府要在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如步行道、水利设施等。二是旅游部门要有专人指导,抓好样榜带动全县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建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
(一)坚持四项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2、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