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分析(2)
2025-04-27
3.增强产业关联性。欧美国家的大型汽车租赁企业都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销售企业、金融企业、旅游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或者互相控股、参股,或者汽车租赁企业本身就具备前后关联企业的某些功能。现在已经入世了,国内的汽车租赁业绝不能再孤军奋战,必须形成关联资源优势,互相扶助。
4.汽车租赁业必须积极引入金融支持和保险机制。在国际上,汽车租赁业已经与银行业、保险业形成了紧密的跨行业合作机制,不仅促进了汽车租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这些行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在银行业务方面,有资料表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向银行开放了汽车租赁业务;在加拿大,1997年全国租赁汽车数量占到汽车销量的46%,约140万辆,而由汽车租赁发生的信贷高达124亿美元,已经超过了购车信贷,并达到了2∶1的关系。在国内银行业、保险业与汽车租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健全,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汽车租赁业引入金融支持和保险机制的重要性。汽车租赁作为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行业,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而目前各大银行对出租汽车行业有贷款支持优惠,对个人购车也有按揭优惠,但汽车租赁业尚无缘获得“青睐”。在保险业务方面,业内人士也正在探讨汽车租赁信用保险的可行性,并对其所具有的带动相关险种业务增长以及促进汽车租赁业规避运营风险等方面的作用表现出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如何真正引入金融支持和保险机制,已成为摆在有关部门和汽车租赁企业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在这一点上,只有依靠各有关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双赢”或“多赢”的良好的跨行业合作机制,也才能最终促进汽车租赁业自身以及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共同发展。
总之,同国际汽车租赁业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的汽车租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资金、实力、规模上,还是在品牌、技术上,都难以与国际企业相抗衡。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汽车租赁企业势必也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吸收国际成熟的技术和模式,以实现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和飞跃。只有这样,中国的汽车租赁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真正具备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