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漳河护岸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15万元,由于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6月份已停工;内黄县引黄补源工程完成投资73.45万元,61.38公里的干渠已建成通水;琵琶寺、南谷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210.8万元,预计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大功引黄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完成投资190.32万元;社会融资2752万元完成了五水厂取水口改建和引岳工业供水、永兴供水、日新钢厂供水和中联公司供水工程。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水利基础产业地位,夯实了水利发展基础。
(三)实施“农业立市”战略,农村水利工作再创新高
在红旗渠精神激励下,今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及早布置,及早安排,狠抓农村饮水、节水灌溉、“三区一闸”、抗旱水源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取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新增和改造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旱涝保收田2万亩,新打机井994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为农业高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再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我市连续第十二次得杯,连续第七年获全省第一,安阳市水利工作也连续多年名列全省首位。
(四)积极推进“两个转变”,防汛抗旱取得新成效
今年的防汛工作,按照“早、严、细、实”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各项防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及早进行了汛前检查,修订完善了各项防洪预案,投资335万元完成了安阳河堤防整修、彰武南海水库机电设备维修等18项度汛工程。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投资50万元对安阳河水文遥测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7月底至8月初,为缓解上游新乡防汛压力,我市以大局为重,清淤大功总干渠土方3000多立方米,合理安排,科学调度,使涝水安全下泄,减轻了上游灾害损失。水库防汛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在保证安全度汛的前提下,适时多蓄水,汛后我市8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55亿立方米,汛期共蓄5475 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抗旱工作继续做好了水源调度、小型集雨工程建设,全年灌区引水3.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6亿立方米,抗旱高峰期,全市最多日出动劳动力41万人,行动机电井6.8万眼,泵站50处,机动运水车1500辆,灌溉面积达972万亩次,使干旱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全市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
(五)强化水行政执法,水资源管理迈出新步伐
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今年水利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水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受理水事案件35起,结案33起,结案率94%;配合地下水保护行动,继续开展封闭市区自备水源井活动,全年封闭自备井15眼;开展了市区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治理整顿调查,查处了19个洗浴行业的用水情况。维护了良好的水事秩序,进一步推动了依法治水进程。加强计量设施安装,启动了市区地下水远传监测监控系统工程建设,系统中心主站已安装调试完毕,完成了34个分站的建设,市区取用水计量设施安装率已达95%。市区节水530万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1%,新增计划单位700家,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95%,完成水平衡测试51家,城市节水工作全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通过加强计量用水管理、封闭自备井等措施,逐步实现了地下水减采。2005年自备井开采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00万立方米。在降雨量和引用境外水较去年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市区地下水位小幅上升,上升幅度0.15-8.28米,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按照上级要求,7月1日起我市开征南水北调基金,为保证基金征收到位,我局克服市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建成区未界定、公布晚、基金调增幅度大,取水户情况复杂多样、不主动配合等种种不利因素,采取对取水大户坐催坐盯和对取水小户定人包单位等措施,深入广大取用水户广泛宣传,加强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和检验。至11月25日全市共征收水资源费(南水北调基金)2001万元(其中我局直接征收1066万元),走在了全省前列,预计年底将完成2250万元。绝大多数用水户都已按新标准正常交纳。由于安钢、电厂水资源费额度大、征收困难,目前正在积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