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把握用好用活人才这个关键点出生产力。组织部门要充分履行党管人才职责中的牵头抓总职能,认真研究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的规律,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探索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感到真正能够抓项目、懂经济的人才太少,能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更少。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把工作重点放到教育、培养、用活和引进人才中。按照《xx县2007年-2010年人才发展工作规划》,制定了《xx县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目前,已建立了247人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库。在全县范围公开招聘52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县直和乡镇各事业单位,缓解了事业单位人才紧缺状况。分批有序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78个股级岗位干部开展竞争上岗活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浓厚的人才竞争氛围。同时,采用上派下挂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选派41名优秀副科级后备干部到驻县11家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9个乡镇和4个社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实践锻炼。选派4名优秀乡镇党政正职后备干部赴沙湾、乌苏、昌吉等地乡镇挂职锻炼。
三是把握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点出生产力。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组织部门出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建立抓基层打基础的责任机制。通过目标分解、挂钩联系、下派驻点、载体推动等方式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县委为关键,基层党委为重点,党支部为基础,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为此我们制定了《xx县党委(党工委、党组)履行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召开各乡镇党委和县直党(工)委、党组向县委作专题述职抓基层党建汇报会;制订《xx县关于全面推行乡(镇)包村(社区)干部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在6乡3镇全面推行乡镇包村(社区)干部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由乡镇党委与负责包村(社区)的党政班子成员及包村(社区)干部签定党建工作责任状,明确其抓党建的责任,将其抓村(社区)党建工作成效纳入个人年终考核体系,乡镇117名科级干部全部确定了包村(社区)联系点,先后选派76名机关干部驻村(社区)开展工作,全面加强了对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建立基层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们依托“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这一载体,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以培养“双强”型村干部为目标,逐步提高村干部的“双带”能力。今年,筹集资金90万元、拨付53.5万元用于支持“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各类培训,2008年举办培训班126期,培训农牧民2.2万人次(其中党员3200人次,疆内外考察培训31期,1160人次),培养发展致富带富能力强党员106人,农村实用人才党员202人,农村种植养殖大户48户,培育党员“示范店”11个,转移农村劳动力6731人。建立县、乡、村、企四级构建大党建格局的联动机制。建立了部门对口帮乡扶村、四套班子领导联系点及重点建设项目督导、重点工程人大和政协班子全程监督、重点矿山企业对口帮扶重点村“四项制度”。
85个县直部门(单位)从资金、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对乡(镇)村进行对口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72万元,为重点贫困村引进项目11个,帮助输出劳务1612余人,为贫困村举办各类培训班39期,培训农牧民1659人,资助贫困大学生41名。面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结合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在各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争当加快发展、奉献社会的标兵”活动,在推动和谐企业的创建步伐上发挥作用。引导企业党员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着重学经营,转变经营理念,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动和谐企业的创建步伐。金宝公司、千鑫矿业等矿山企业组织党员骨干利用年底设备检修的机会,组成了“党员突击队”,加班加点,攻坚克难,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余个,检修大小设备500余台,为企业节约成本300余万元,在企业上下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赶比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