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工程。一是把握工作重点。坚持把发展和促农增收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发展搞建设,搞好建设促发展,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08年,32个试点村新增私营企业78家、个体工商户508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找准城乡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围绕“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河道净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加大投入力度,配齐环卫设施,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村级民主管理,着力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二是细化目标责任。全面小康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社会性综合工程。我办紧扣目标,结合区情,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街)、村,落实到科室,具体到个人,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明确、任务要求明确。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全面小康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巩固建设成果,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建成一村、巩固一村,防止出现重建轻管、前清后乱、边建边损现象。2007年底前,已先后有2个村获得泰州市“十强村”称号,17个村进入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行列。2008年,32个村申报参与创建(包括苏陈、罡杨两镇的8个村),根据自查情况,各村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如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达标率将达75%以上(苏陈、罡杨未纳入统计),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三、综合协调,严格考核,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为全面真实掌握全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我办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查看,广泛走访,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先进典型,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去年,区四套班子领导先后2次视察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都由我办介绍情况,并通过《新农村简报》等形式宣传报道,2008年,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共编发《新农村简报》-――(增加一个协调解决工作难题的事例)。为进一步增强各镇(涉农街道)、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我办还专门起草了《海陵区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试行)》,并以区政府名义下发,年底按照《考核办法》严格考核,以考核促建设,以考核见成效,并对投入大、工作实、效果好的镇(街)、村实行以奖代补,目前已累计投入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我办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上级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农经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工作举措、抓好贯彻落实,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