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稳定问题
动拆迁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矛盾,由于不当的拆迁行为和管理问题,会引发动迁居民的对立情绪,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由于政策制订的不全面,很可能无法解决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或给困难群体造成新的不便,这也是造成不稳定的因素。舆论的多元化有时候会成为居心不良者的工具,造成信息的紊乱,给动拆迁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一一区别,妥善处理。同时,从政府管理部门层面到基层工作层面,能否建立长期有效的矛盾化解协调机制也是处理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
三、做好动拆迁工作的对策研究和建议
动拆迁工作和旧区改造要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这是静安区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发展的后劲所在,也是建设双高区的客观要求。因此,不能因为诸多问题和困难的存在而否定动拆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本调研报告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抓紧动迁房源筹措
“手中有房,动迁不慌”,在一定意义上说,备有充足的动迁安置房源是做好动迁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形势,我们要多管齐下筹措房源,不但要进行大量市场收购,也要进行自主开发建设。
目前,我区动迁单位在动迁房源采购上还是各自为政,但这样明显存在筹措力量分散,要价不一,容易抬高采购成本;资金使用分散,不能保证动迁专款专用;动迁房源选择和调剂的余地小,不利于优化和使用;因此,建议以区建设系统大口单位为龙头组建房源采购管理机构,盘活资源,形成以统一筹措使用为主、多方分散筹措为辅的动迁房源筹措模式。
(二)加强动迁房源自主开发建设
中心区部分居民房屋质量较好、面积较大、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特点,回搬安置的需求比较大。针对该部分居民,建议在我区北部地区采用收购、搬迁厂房等手段,按照“造价不高水平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要求,由区政府牵头建设一批回购安置房用于本区条件较好的动迁户。
通过市政府协调兄弟区,联合开发中环线附近住宅区,专门用于各中心城区的动拆迁。
鼓励建设系统各单位选择合适的土地,参与市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设,定向建设一批动迁安置用房。
(三)建立二手房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房地产交易中心的信息优势,建立二手房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从上海市网上房地产市场收集信息,一方面通过税费等优惠措施鼓励居民在该系统中挂牌。
(四)灵活运用廉租房安置方式
对“双困”家庭的安置中可灵活使用廉租房安置的方式。根据动迁户的实际支付能力,采取廉租房安置可以化解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动迁户应得的拆迁补偿款中一部分可以作为房屋租金一次性预付若干年,一部分可以作为安家后的生活资金。
结合“数砖头”、“数人头”等安置方式,根据动迁居民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运用,是在目前阶段行之有效的办法。
(五)规范行政管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区动迁办、房地局、动迁公司和动迁人员之间要既要紧密合作又要相互监督,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对动迁公司和动迁人员要加强职业培训和道德培训,强调动迁工作的程序合法化。社会监督不单单是对动迁组织者和实施者的监督,也包括对被动迁人的监督,要建立对动迁过程突发时间的监控机制,有效制止少数被动迁人投机取巧、违法作案、无理取闹的现象。
要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群众参与机制。应当让群众参与到动迁的全过程中,使他们不但了解政策和动拆迁工作运作的整个过程,还要使他们能自己评价动拆迁工作是否工整,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
完善行政裁决和强迁程序。加强矛盾预测,依靠社会各界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坚持以调解化解为主的原则。认真地履行已确定的强迁方案和各种稳定应急方案,包括职能部门分工、善后工作的处理、化解基金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