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四年建筑管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查自检报告(2)
2025-04-30
——加大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力度,保证设计质量。去年,通过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共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规定的设计问题1021个,并及时督促整改,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同时对市重点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靠前监督、热情服务,确保施工图审查率达100%。
——开展专项治理,规范监理行为。制定了《×市整顿和规范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专项治理,共发现问题120多个,下发整改通知单4份,对7家监理公司提出了通报批评。并通过坚持“一人、一证、一企业、一注册、统一印章、统一胸卡”的原则,加强注册管理,严格实行“十制”,进一步规范监理行为。
——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近年来,随着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减少。据市纪检监察部门统计,1998年受理工程建设领域举报案件26起,查处15起;1999年受理17起,查处11起;2002年受理10起,查处5起;2003年受理5起,查处1起;2004年受理3起,经调查举报失实,全部查否。
二、当前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分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赴其它地市的考察调研情况,深入剖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从全市范围来说,大致存在四大类问题:
第一类是基建程序问题。不按程序去建设,不按规范去施工,不按规则去竞争。大量的表现为业主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任命的业主。诸如各种工程建设指挥部,这些业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另一类是开发商。近几年,随着我市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许多开发商涌入我市进行房地产开发,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但个别开发商往往不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和程序,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扰乱了我市的建筑市场秩序。
第二类是违反标准问题。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包括设计标准、施工标准和监理标准。在这些强制性标准中,设计方面的标准是最为重要的,目前设计方面还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搞私下设计,画个草图就施工,无资质、超资质设计;另一类是超常安全设计,叫做“不动脑筋加钢筋”。钢筋加得密密的,安全系数大大的,把个建筑物搞得和城堡一样。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违反强制性标准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令人担忧。
第三类是依法行政问题。信用机制尚未建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从主观上来分析。一是人员不足。建筑管理工作涉及点多、面广、难度大,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往往只有二、三个人从事建筑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检查,也相应进行了一些处罚,但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我们只能“触其表而不能触其本”,没有做到盯住一个项目查到底、查清楚。三是执法程序有所欠缺。作为建筑管理执法人员,要知法、懂法、不违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所有执法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来操作还有距离。
第四类是分包转包问题。近年来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包、转包的存在。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张鲁风在2004年全国建筑市场分管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将解决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列为全年重点要抓好的八项工作之一,建设部正准备制定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明确界定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从我市发展地方建筑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建筑市场中的分包、转包,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地方建筑业。
三、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实施四大战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建筑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我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管理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成效”的要求,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完善招投标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加强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引导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法意识,促进全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建筑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