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行大开放、大招商、招大商,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提高。
一是由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带队,分别到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招商和学习考察,全面查找我区在思想理念、规划建设、招商引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定了大企业、大财团、大开发商带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把招商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引进大项目和超大型项目上。二是进一步创新招商激励机制,全面推行专业化招商、企业主体招商、委托中介招商、产业化招商、社会招商,调动区内区外人员招商的积极性,拓宽招商渠道,年内引进项目65个,总投资61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3个,合同外资额1.04亿美元;储备项目达到62个,计划总投资73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5个,总投资5.3亿美元为2004年招商打下基础;三是强化项目质量意识和土地开发效益意识,制定了各类占地项目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密度标准,加大对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国家部委和科研院所及所属大公司、民营高科技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招商力度,严格限制低水平、一般性项目进区,使新引进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达到9300万元;四是坚持“走进来”和“走出去”,成功的举办了“廊坊开发区杯”中外企业家高尔夫球邀请赛和首都企业界2003年度暑期论坛等投资环境推介活动,组织多个招商小团组远赴韩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美国等国家和新疆、香港、台湾地区进行针对性招商,搜集新的项目信息,推进在谈项目进度。五是推进与中央部委和国家重点院校的项目合作,顺利启动了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科技创新大厦工程,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河北科技发展中心,与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达成合作建设教育科研产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园项目意向,为推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构建了新的平台。六是国际展览馆三期、华日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如期竣工使用,使展馆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的规模,会议展览设施更加完善,承办国际展会的能力跨入全国先进水平,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第九届中国国际教育技术装备展和河北省第20届经贸洽谈会等大型国际展会的成功举办,也进一步提高了廊坊发展会展经济的影响力。
五、加大基础设施集中投入力度,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顺利完成对大官地、南营等五村8450亩土地的一次性预征工作和南部工业区开发建设规划的制定,启动了南部工业区内道路管网建设工程,保证了新进区项目的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多元化投资方式,完成了廊坊国际展览馆三期、华日展览馆二期、展览馆广场等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承办国际性展览、发展会展经济的平台。三是顺利推进大官地、化营、韩营、梨园、娄庄等农村拆迁工作,确保了南部工业区新建项目、市体育中心、新奥艺术大道、云鹏西道辅路、第四热力站、桐柏村回迁楼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了梨园、韩营农村住宅新区的规划制定和建设准备工作,农村城市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完成对城区内创业路、金源道、华祥路、四海路等道路的改造,加大对城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执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深化对市政、园林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市政设施和园林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城区整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改善了开发区人居环境,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投资软环境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
一是根据上年投资环境调查结果,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增强吸引力、承载力、辐射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思想作风整顿和投资环境大检查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是生命、创新是灵魂、项目是血液”的发展理念,深度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需求、存在问题和困难,制定和完善了改进服务的具体措施。二是以提高电、水、热等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为契机,在全区建立起影响投资环境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区内重点大户企业的特殊服务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服务制度、管委会与重点企业定期沟通制度和重大服务责任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等制度,普遍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实现了服务标准和规范与国际的接轨。三是考察借鉴青岛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提升了对外开放窗口形象。四是进一步加快了开发区电子政务和门户网站建设,配置了网上招商视频系统,开通了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初步实现了开发区政策规定、政务信息、部门职能和办事程序网上公开,主要审批事项网上审批。五是廊坊海关正式开关运行,提高了通关效率;东方大学城管理体制和办学育人环境进一步改进,管理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入驻东方大学城的院校由去年的29所增加到30多所,入驻学生由去年的3.3万人增加到4.5万人;全年引进各类人才941人,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六是推进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热力公司等七个机关单位和和30多家区内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区标准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七是坚持“以人为本”,对开发区医院、开发区小学、幼儿园、国际学校和中央商务区进行规划选址和政策研究,使新世纪中学成为廊坊市同类学校中第一家有资格接收外国中小学学生的学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